最近有送些字畫給些教友,他們都有好好「善待」它們,鄙人也很高興。
話說歐洲葡萄起源於地中海、黑海 和裏海沿岸。在5000年前敘利亞、埃及、伊拉克、南高加索、中亞細亞等地即有栽培。後向西沿地中海傳到西歐,向東傳到東亞。栽培最多的國家為西班牙、義大利、蘇聯和法國;其次為土耳其、葡萄牙、阿根廷、羅馬尼亞和美國等。中國主產區在新疆,約佔全國栽培面積30%以上。
據說古時張騫出使西域,將葡萄由中亞經絲綢之路引入中國。中國人食用葡萄的歷史,已經超過兩千年。
一天晚上我去柑仔店買米,店家只開了一個電燈泡,很昏暗。我看見店家門口旁有個大麻袋,裡面有土黃色的、綠色的葡萄乾,我心想:「這葡萄乾好像不錯!」說完就抓了幾個往嘴裡送。這葡萄乾硬硬的,還有點鹹。我去店裡跟老闆說:「你這葡萄乾壞了吧?怎麼又硬又鹹?」老闆眉頭一皺:「誰說那是葡萄乾!那是餵我們家貓吃的!」
有天 老師帶著小英、小明、阿呆三位小朋友一起去採水果。
老師看到小英在洗採到的葡萄,小明在洗金秸,阿呆卻在洗他的布鞋。老師問:「你為什麼在洗自己的布鞋,不洗自己採到的水果?」
阿呆不好意思的說:「因為我踩(採)到大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在唐朝的葡萄酒詩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這首王翰的《涼州詞》了。
在眾多的盛唐邊塞詩中,這首《涼州詞》最能表達當時那種涵蓋一切、睥睨一切的氣勢,以及充滿著必勝信念的盛唐精神氣度。明朝的王世貞稱此詩為無瑕之璧,與王昌齡的《出塞》同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這首詩中的名句也作為千古絕唱。
全詩描寫了偏僻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出征的將士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次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寫出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則描寫了將士們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
如此美酒,如此盛宴,將士們莫不興致高揚,準備痛飲一番。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際,馬上琵琶奏樂,催人出征。此時此地,琵琶作聲,不為助興,而為催行,誰能不感心頭沉重?這酒還喝不喝呢?這時,座中有人高喊,男兒從軍,以身許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酒且當開懷痛飲!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沒有什麼丟臉的,自古以來有幾人能從浴血奮戰的疆場上生還呢!於是,出征的將士們豪興逸發,舉杯痛飲。明知前途險厄,卻仍然淡定自若,臨危不懼,其豁達、豪放的性格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