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武二.jpg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

    北宋歐陽修《玉樓春》。

    欲瞭解一個人的思想活動,從他寫出的詩詞與文章中,應該可以略窺一二。一向給人老成持重印象的老歐,是北宋的儒學領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卻在這闋詞中賦予情很大的分量,也讓人看見他在理性之外,感性流露的一面。

 

    這首詞開端的「樽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兩句,是對眼前情事的直接敘寫,同時其遣辭造句的選擇與結構之間,詞中又顯示出了一種獨具的意境。「樽前」,原該是何等歡樂的場合,「春容」又該是何等美麗的人物,而「樽前」所要述說的卻是指向離別的「歸期」,於是「樽前」的歡樂與「春容」的美麗,乃一變而為傷心的「慘咽」了。這種轉變與對比之中,隱然見出歐公對美好事物之愛賞與對人世無常之悲慨二種情緒以及兩相對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種張力。

「歸期說」之前,所用的乃是「擬把」兩個字;而「春容」、「慘咽」之前,所用的則是「欲語」兩個字。此詞表面雖似乎是重複,然而其間卻實含有兩個不同的層次,「擬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語」則已是張口欲言之際。二句連言,反而更可見出對於指向離別的「歸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轉的深情。
至於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是對眼前情事的一種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對於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廣到了對於整個人世的認知。所謂「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我輩」。所以況周頤其《蕙風詞話》中就曾道過「吾觀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之外,別有動吾心者」。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關於風月,所以說「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此二句雖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實上卻是透過了理念才更見出深情之難解。而此種情痴則又正與首二句所寫的「樽前」「欲語」的使人悲慘嗚咽之離情暗相呼應。所以下片開端乃曰「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在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話別的情事。

「離歌」自當指樽前所演唱的離別的歌曲,所謂「翻新闋」者,殆如白居易《楊柳枝》「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與劉禹錫同題和白氏詩所云「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歐陽修《採桑子》組詞前之《西湖念語》,亦云「因翻舊闋之詞,寫以新聲之調」。蓋如《陽關》舊曲,已不堪聽,離歌新闋,亦「一曲能教腸寸結」也。前句「且莫」二字的勸阻之辭寫得如此叮嚀懇切,正足以反襯後句「腸寸結」的哀痛傷心。

 

再說末二句卻突然揚起,寫出了「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遣玩的豪興。歐陽修這一首《玉樓春》詞,明明蘊含有很深重的離別的哀傷與春歸的惆悵,然而他卻偏偏結尾寫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這二句中,他不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盡」,表現了一種遣玩的意興,而且他所用的「直須」和「始共」等口吻也極為不羈有力。然而「洛城花」卻畢竟有「盡」,「春風」也畢竟要「別」,因此奔放之中又實隱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論及歐詞此數句時,乃謂其「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凡是文人,從無一個自以為文章學問天下第一,但學武之士,除了修養特深
的高手之外,決計不肯甘居人後。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相當著名的文章《典論論文》,闡述讀書人為文應有的態度。他認為一般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的作品。所以他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古文人相輕,並以漢代的傅毅和班固為例。
東漢章帝時,班固和傅毅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
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一般,差距不大。後來「伯仲之間」被用來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縱觀他的藝術理論著作《藝術論》,他的中心思想與核心內容也都與「感情」密切相關。托爾斯泰(俄語: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 Leo Tolstoy,Lev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年 9月9號 — 1910年 11月20)的藝術觀正在於:對人類心靈的探索在《藝術論》中,托爾斯泰提出:如果將藝術當作獲得愉快的手段,那是站在人類道德發展的最低階段來要求藝術。就此很明確的告訴我們說,藝術非一種快感的表現,亦非存在人們所規定的藝術規條中因為如就此定義藝術者,便過於局限且不能涵蓋其全部的藝術作品,且也不能明白所謂藝術真正的目的及意義了。

話說托爾斯泰對道德的要求是極為嚴厲的,甚至對藝術的要求都一反常態的。不用「美」的標準,而以「善」為依歸,同時必須是所有大眾平民接能欣賞的,才是良好的藝術因為其表達出藝術的內容能促成人類聯合的情感,亦表現出藝術是一種人類活動,其中一個人有意識地用某「外在標誌」,把自己體驗的情感「傳達」給他人,而他人被這種情感所感染,同時也體驗著這種情感。

  就如同觀看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 4月26號—1616年 4月23)的戲劇一樣,不論是以哪種藝術形式表現,當我們了解到故事背後的理念或是知道其中想要傳達的寓意,字裡行間所隱含的意義,在觀看的同時就可深刻的體會出其作者所想傳達的情感及想法。不僅可對此作品有深刻的了解,沉浸在相同的情感當中,也可以綜合自己的心情並傳達給其他人。

又或者在聆聽某首歌曲時,因其經由歌手的詮釋,與聽者結合了自身的經驗,可能更可以融入情境當中感受同樣的情感,引發出對該首歌更深的體認,於此也算是完成了情感之交流吧。

  其中也表達了藝術。任何一種藝術─本身就具有將人們聯合起來的特性任何一種藝術都能夠使接受藝術家所表達情感的人。先是與藝術家用心相連,再是與其他所有和他有同感的人用心相連。

 

英文art(藝術)一詞源自於拉丁語ars,意為「技巧」;現在雖保有原意,卻也衍生出更廣義的含意,幾乎包括所有的創造性學問。目前所謂八大藝術包括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戲劇與電影。

   以學域的涵容度而言,上述八類藝術的知識,都足以單獨成立一個學系。設計、攝影、視頻遊戲(電子遊戲)以及一些新興藝術學域,也逐漸被學術界和大眾接受而被列為單獨的項目,許多藝術學院已經開設了相關的專業。

   在歐洲17世紀到18世紀,藝術與科學一起的人類知識發展,使藝術與科學的成品成為思想及文明展現的重要象徵。歐洲啟蒙運動下發展出的百科全書亦以藝術與科學合編的字典為標題……

   二十世紀 以來至今,結合了傳統定義藝術領域以外元素的多元藝術形式不斷出現,如常見的「科技藝術」(Technical Art),「數位藝術」(Digital Art)、「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行為藝術」、「生物藝術」等不勝枚舉。如此多樣的藝術形式隨著時間不斷的在挑戰藝術理論能夠定義的極限。關於藝術如何認定也已經成為開放式的問題,目前皆以當下的藝術界公認定義為準。

   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我認為藝術有很多不確定性。既然不確定,就有很多地方可以開發。Why not?何必拘泥於一方?除了基礎的心不能改變,其他都可以變。甚至再創造。

   除了常數外,多為一些變數。變數是一種考驗……積分常數表示在反導數本身有一些模稜兩可之處。在實驗室裡的數據是這樣子的,但在實驗室外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我爸畫油畫,我畫水墨,有時彼此在一起畫圖中會互相參考。於是,藝術是不能被束縛。我也不必強調我的藝術,懂得人就懂。也許屁啦。

 

至於你我的人生藝術,只在伯仲之間。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相同,所能夠了解的只是人生一小部分

我們都別以為自己懂得很多!那只是自己再向前一步的絆腳石。不是嗎

他媽的,又醉了,講些屁話

但屁又可分許多種……端看您如何放……

一曲「笑傲江湖」,拉開了正、邪角力的序幕;一襲「辟邪劍譜」,偽君子與真小人間爾虞我詐;一部「葵花寶典」,讓東方不敗輸了江山;一套「獨孤九劍」,令狐沖自在揮灑,真正的愛恨情仇!

 

滄海一聲笑
曲:黃霑    詞:黃霑

滄海笑  滔滔兩岸潮
淘盡隨浪幾天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  煙雨遙
淘浪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少
清風笑  竟惹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原在痴痴笑笑

 

http://mymedia.yam.com/m/1975602

 

大醉以為

要賺錢就會犧牲理想 有理想 可能會孤寂一生……

 

再來一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K8Xzt-GBc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醉Tony 的頭像
    大醉Tony

    大醉Tony的首頁

    大醉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