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朝.jpg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唐˙羅隱自遣

   此詩除了真切地反映了知識分子的典型出處問題--得失之間的進退,其詩於文字及內涵上的表現亦有獨到之處。一開篇即點出「得」、「失」二字,充分說明了他當下的心境。對於得失不必患得患失,一派灑然,高歌與否的轉換可以很自然。既有自白之意,也有勸世的味道。因此,面對如此令人無奈的處境,羅隱卻自認再多的愁與恨,都與我無干,亦即無法動搖我對自己的評價。是以,羅隱接著說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將首句的「得即高歌失即休」具象化,讓放歌縱酒的曠達之士躍於紙上。

   「及時行樂」的意蘊頗具放達之致,也同時蘊含了頹喪之感、憤懣之情。因此,「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看似灑然無罣礙,實則多愁多恨,道不盡的酸辛苦楚。於是,買醉往往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的宣洩方式。唯有置身酒趣中,方得暫時忘卻俗事之煩憂。此外,羅隱有一首歌詠辛苦採蜜的,可對照參看:「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此詩之末句,也衍生為另一名言「為誰辛苦為誰忙」。

   羅隱(833年-910126日),唐文學家。字昭諫,餘杭(今浙江餘杭)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廬)人,本名橫,20歲應進士舉,十次不中,遂改名羅隱。自號江東生。

   咸通十一年(870年)從事湖南淮潤,但無所成。光啟三年(887年)歸江東,窮愁潦倒,55歲時成為錢鏐幕僚。累官錢塘令、鎮海軍掌書記、節度判官、鹽鐵發運副使、著作佐郎,奏授司勳郎,仍狂傲不改,錢鏐不以為忤。朱全忠曾以羅隱為諫議大夫,被羅隱回絕。羅紹威後來歸附後梁,大力推薦羅隱,表薦為給事中,這時錢鏐已向朱溫稱臣,羅隱只好答應。不久去世於錢塘,享年77歲,世稱羅給事。著《江東甲乙集》、《淮南寓言》及《讒書》、《後集》並行於世。有子羅塞翁,善畫羊,世罕有其跡,曾為孫沔收藏。

   《唐才子傳》說他「詩文凡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其詩風在晚唐屬於淺易明暢一派,善於提煉民間口語,讀來有如白話。

   這讓我想起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逕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大約是公元752年,他與朋友岑勳到嵩山的好友元丹丘的穎陽山居作客。三人登高宴飲,實為人生快事。李白當時正在「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便借酒興鼓動詩情,把胸中全部鬱結的塊壘,淋漓盡致的宣洩到這首千古名作之中。

   這首詩中有許多地方帶著鮮明的李白獨有的思想和藝術特徵。比如,此詩一開頭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單是這兩個「君不見」就是前無古人。第一組長句形像狀闊、且帶誇張:大河從天而瀉,勢不可擋的到來;然後浩浩蕩蕩奔流入海,勢不可回的一去不返。這一來一去,大有舒捲往復的意味,隱隱象徵著人間乃至宇宙的不可阻擋的變遷。第二組長句主要針對時間,誇張更甚:本來人生短暫,已使人感慨歎息,而李白卻把滿頭黑髮和滿頭銀絲的人生老化過程壓縮成了早晚之間的事情。像這種極端的誇張手法,除了李白以外,別人用不了,用了恐怕也得不到讀者的認同。但偏偏李白能累用累效,讓人們讚歎不絕。兩組排比之間又凸顯出大河的雄壯與人生的渺小之間的對比,加強了悲感,但卻是宏大氣氛中的悲,悲而不戚,沒有小家子氣。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此詩中的千古名句,是作者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滿懷信心的肯定。但李白超越常人的天才到底該用在哪裡?這卻不是一個那樣簡單的問題。李白自己曾在「古風五十九首」,也就是自己詩集的第一首中聲明自己的目標是要復振大雅之聲,希望「垂輝映千春」,要開創一代詩風。他作得怎樣,是否達到自己的目標,那是題外話了,但他沒有象其他文人那樣把仕途得失掛在心上,心中至少洗去了不少常人中的塵垢。其次,我們確實相信,李白這樣的人來到這世間是必有其特殊用場的。

   「但願長醉不願醒」,讀來使人流淚。寫出這樣的話時,那是怎樣一種感情啊!詩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又是一種什麼感覺啊!聊可自慰的是,我們還明白:任何磨難對於人都是有報酬的,首先它讓人的思想更深刻、內心更善良和慈悲。「古來聖賢皆寂寞」,這句話有著很深的內涵,雖然有的人也想到了這是李白的自我表白。其實何只是「聖賢」呢?任何一個人,甚至在任何一個方面,只要他真正的超越了一般常人,他就至少在那一方面是寂寞的。或許這就是許多常人不願追求和接受真理的原因,因為他沒有走出常人的勇氣。

   聽歌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xVJ8nD2i2K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醉Tony 的頭像
    大醉Tony

    大醉Tony的首頁

    大醉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