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此江山如此樓。相逢是處董糟邱。
    百年幾日酣盃酒。一鑄何時錯六州。
    茫茫乾坤星北拱。茫茫煙樹水西流。
    不須更問紅年○。小謫人寰未算愁。

 

   那時的「江山樓」多風光啊!也是茶壺他爸最風光的時期。如今人去樓空(毀),只憑添了許多愁!她在夢中還常看到人來人往的街道和車伕騎著三輪車從她身旁馳騁而過!當她漫步在街道上時,還不時傳來陣陣的茶葉香和一路上四處可見茶行、布莊、百貨洋行、餐廳、酒樓……各式各樣商店!酒樓裡頭還不時傳來了一首首的靡靡之音與歡笑之聲!許多政商名流,巨賈文人雅士來往其間……

登江山樓,吃台灣菜,聽藝旦唱曲。

   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

 

獨夜無伴守燈下 春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 看著少年家
果然漂緻面肉白 誰家人子弟
想要問伊驚呆勢 心內彈琵琶

想要郎君做尪婿 意愛在心內
等待何時君來採 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 開門甲看覓
月娘笑阮憨大呆 被風騙不知

望春風》這首歌的作詞者李臨秋先生當時還在永樂座戲院當「茶房」

 

    日治時代,台北大稻埕地區的江山樓(創辦人吳江山)、蓬萊閣、東薈芳及當時一些有名旗亭(即料理屋,現代的大飯店)的風花雪月盛況,窮奢極侈。看!
文人雅士、高官巨賈、南社、櫟社、瀛社等在此觥籌交錯、酬酢交歡;自以為意氣風發、風流倜儻,引領時代風騷,天下盡在吾輩。那時節,文人、詩人、畫家談詩論藝,多如過江之鯽,而今,都成過眼雲煙、煙消雲散!

   愛詩網題解有說:江山樓為四層樓建物,創設時兩旁盡是一樓高的街屋,因此使該樓外觀極其氣派,且酒樓菜色以華美精緻著稱,平素席間更備有高級藝旦出入陪侍、奏樂助興,再加上吳江山本人雅好詩文、交友廣闊,使江山樓不僅是富商宴飲之所,更是文人風月聚會之地,可謂是北臺重要的文化社交場所。

 

   話說,一個人愛吃甜食,那麼他做的菜一定會多放糖;而愛吃鹹食的人,一定就會多放鹽。(愛吃醋的,就說不完了。)

   海岸有逐臭之夫,各人喜好不同。
    那麼,吃東西是這樣,寫文章是不是這樣呢?
   北宋時的張耒和蘇東坡亦師亦友有一次,張耒做了首詩送給蘇東坡先過目。沒想到蘇東坡尖刻的說:「哈哈——天邊趙盾益可畏,水底右軍方熟眠。這不是熱湯清燉王羲之麼?」

   張耒被羞得面紅耳赤,囁嚅了半天,才輕聲的說:「老師的詩句有獨看紅,傾白墮。不知白墮是什麼東西?」

   「噢!劉白墮善釀酒,這是有典故的,出於《洛陽伽藍記》,你讀過沒有?」            

   「劉白墮既是一個人,怎麼能夠傾呢?」張耒覺得不服。

   「你記得魏武帝《短歌行》中有這樣的句子麼?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杜康也是釀酒的名字啊」  

   「畢竟是用得不當。」張耒微微的搖頭。  

   「那你先跟姓曹的那個傢伙吵贏了,再來見我。」蘇東坡板起老師的面孔。      

   張耒辭別出來,仰臉對著長空噓了一口氣說:「他是權威,他嘴大,我嘴小, 這種死無對証的事情,叫我找誰理論?」

   說到蘇東坡,不能不談談「東坡肉」。

   相傳元豐二年十二月(1080年),蘇東坡被貶於黃州時,馬正卿為他購得黃州城東廢地數十畝,築有東坡雪堂。他在貧困的生活中,仿製前人的做法改良,將燒豬肉加酒做成紅燒肉小火慢煨而成。豬肉色澤紅潤,湯質稠濃,味道醇厚。於是他有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此菜在黃州發起,後傳至南宋首府杭州,發揚光大,遂成杭州名菜。由於是蘇東坡改良而成,被稱為東坡肉。

   另有一說,相傳北宋元佑年間(約公元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大功告成,為犒勞民工,吩咐家人將百姓饋贈的豬肉,按照他總結的經驗「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烹製成佳肴,與酒一起分送給民工,家人誤將酒肉一起燒,結果肉味特別香醇可口。人們傳頌東坡的為人,又將此獨特風味的塊肉命以東坡肉。經歷代廚師的不斷總結發展,而被公推為杭州第一名菜。

 

  陶淵明,號稱「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然而,他在當時作為詩人卻並沒有什麼名氣,到了鍾嶸的《詩品》裏也僅僅被列為中品。一直到宋時經過蘇軾朱熹等人的頌揚才真正確立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可見「蓋棺」也未必就能「定論」。

    再說韓愈以怪奇為美,白居易以通俗為美,二者的審美情趣不同,如果讓二人對同一作品進行評價,大概意見也很難相同吧?評價別人會是這樣,那麼評價自己或者相互評價呢?意見大概也不會相同。
  清代前期詩歌理論有四大流派,即沈德潛的「格調說」,王士禎的「神韻說」, 袁枚的「性靈說」,翁方綱的「肌理說」。四者分別從自己的理論出發,對詩歌進行研究和評價。既然著眼點不同,那麼觀點也就很難相同了。再加上評家本身的水準不同,那麼情況就更為複雜了。
  當然,造成文人相輕這個局面的,還有些文人自身的原因。但是可能的原因往往也還是甜食鹹食的問題。有時候可能是先天不足造成的,那也就無法改變了。當然,另有心機的人,只是批著狼皮的人。人何必跟禽獸計較?拿來當食
也許不錯,卻不是食材。這又不可同日而語。除非您喜歡吃塑化劑?而這種化合會造成以後的X戰警?

 

   一開始的七言律詩《江山樓酒樓主人索題醉後寫此兼似吾黨諸酒徒也》,作者魏清德先生。他曾在新竹時曾從張麟書學文、曾吉甫學詩,為古典文學創作扎下良好根基。自一九一零年起至一九四零年,是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的漢文記者,任職時間長達三十年。

   但此詩中重複兩個「茫茫」,乃詩家大忌,尤其是出現在對仗的結構中。不知本詩如此,還是愛詩網有誤。或者當成古詩吧。

 

   看了一下愛詩網準備的「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

    稻江雲水好留連,樓閣笙歌樂快然。
    多少風流佳子弟,春風醉臥萬華天。

   上首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南新報》第7360期,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作者後藤新平《詠臺北江山樓》。

   不小心又見到連橫《江山樓題壁》:

    如此江山亦足雄,眼前鯤鹿擁南東。
    百年王氣消磨盡,一代人才侘傺空。
    醉把酒杯看浩劫,獨攜詩卷對秋風。
    登樓儘有無窮感,萬木蕭蕭落照中。

 

   大醉我以為這些詩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鄙人不才,也曾寫過首七言律詩《舊地懷愁》,敬請教誨:

   大稻埕中豪雨落,江山樓有太平紳。

   騷人墨客房中坐,藝旦名花室內親。

   一飲狂歡半夜,三更戲曲到清晨。

   紅燈巷內風塵女,幾縷愁來誰辛!

 

   許多藝旦都從六、七歲離開家後,就要開始學習彈唱、吟詩、作曲。所學習的戲曲尚分大小曲,樂器包括琵琶、三弦、洋琴之類;於酒席間又要能夠猜酒拳助興,可說多才多藝。但有誰了解她們?或經歷過的辛酸?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又或愛美人不愛「江山」?何不唱首李麗芬《愛江山更愛美人

   以此為小引,之後將以詩來略談中國八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若再加上京菜和鄂菜(湖北),即為十大菜系。也挑戰各式各樣的外國菜、台灣小吃……

   《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大醉我說:詩詞書畫,只是兕觥。酸甜苦辣,盡在人生。

 

   註:不須更問紅年○。為何是○?不是X?一是尊重「愛詩網」,二是後有解釋:「小謫人寰未算愁」。總比小題大作好。我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醉Tony 的頭像
    大醉Tony

    大醉Tony的首頁

    大醉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