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兄.jpg  

 越來越多奇摩好友來了真摯之情,溢於言表。

 

   當學生是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時光,朋友相交也最單純。年輕時很容易在同代中人裡找到同夥,一樣的無知,有種種幼稚的理由……出社會後,現實的生活砍伐了一大批人,倖存者也面目全非。我悲哀的了解,只有能引起靈魂共鳴的地方或人,才是我的家或夥伴。我可能也需要一些支持者,證明自己並不孤單,而且想法是對的。可是從小到大的朋友逐漸減少,或大家不在真心交往於是,年紀越大,老朋友越少。

 

大醉曾寫過首五律

 

欲把詩詞作,知音覓索難。

   新歡雖在笑,舊愛且無殘。

   狂客悲風唱,浪人愁酒乾。

   千秋百歲後,共識吾心肝!

 

也曾寫過首古風:

 

   我本醉狂人,豪飲笑縉紳。

   醉躺風雨裡,世俗隨我遵。

   人生何命苦?只因在紅塵。

   我歌樂消遙,共舞鬼與神。

   汲汲於名利,世人鄙道義。

   繁華皆糞土,人間一場戲。

   何不隨我醉,四海任放恣。

   一醉心開懷,天地憑登廁。

   攸攸千古吟,夜深彈一琴。

   何人不欣賞?潑水把我淋。

   仰天高聲笑,低頭淚涔涔。

   此曲誰人識?伯牙子期心。

 

春秋時代,有位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

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
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讚歎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
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
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
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
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於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鐘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時擔心伯牙會這在裡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
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
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大道本身就是有許多可能的存在,無情在於不因任何的時空條件下的任何可能所束縛,可以自然的變易生化,可以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著當下的情況條件自然的變化,而自然的本性仍然無所增減,這樣的無情才是大道的真有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無奈

 

    無語問蒼天,人間萬事。

    自古多餘恨,何苦兩行淚?

    與月獨飲,淚灑相思地。

 

   悠悠望明月,難自棄

   只恨生活如舟,搖擺如醉,

   不如與天同眠,與地而安,雄心壯志無愧。

 

   天知道,我欲乘風歸去,兩忘於魑魅。

   人間事,盡是哀,

   他朝窳圔寘赧,惆悵怨懟

 

   需晴日,才知《摸魚兒》

   情為何物只盼下一個花季

   無奈不墜。

   不愛,無摯

   何悔?且容我大聲放

送南.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醉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