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jpg 

懷才不遇

 

自古以來,懷才不遇的人極多,從孔孟到屈賈,從李杜到蘇辛,不勝枚舉。他們或是不被世俗理解,或是為當權者所不見,演繹了無數遺憾。

真的是這樣嗎?你說呢?

   
話說西漢文學家賈誼十八歲即有才名,二十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又破格提為太中大夫。為鞏固漢朝的統治,賈誼向漢文帝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議。二十三歲時,因遭群臣毀謗,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在重被召回長安後,文帝在祭神的宣室接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文帝感到很新鮮,聽得入神,以至挪動座位湊到賈誼跟前,一直談到半夜方止。
    對於這件事,唐朝李商隱寫了一首絕句來抨擊漢文帝:「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誼又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感歉疚,三十三歲憂傷而死。

    東晉詩人陶淵明出身名門,幼時喪父,寄居外祖父家。外祖父藏書很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瞭解歷史的條件。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既擁有「猛志逸四海,騫翔思遠翥」的遠大抱負,又培養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自由個性。
    自二十九至四十一歲之間,陶淵明時隱時仕,但都是低微的祭酒、參軍之類官職。在彭澤任縣令八十一天時,碰到潯陽郡督郵視察,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而辭官歸里。在「躬耕自資」的生活中,陶淵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歷程,而他獨創的田園詩體,卻為中國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

    唐代詩人孟浩然年輕時閉門苦讀,有用世之志,後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孟浩然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滿座傾服。孟浩然被好友王維私邀入內署,正逢唐玄宗到來,孟浩然趕緊躲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
    唐玄宗命孟浩然吟誦近作,當聽到「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句時,玄宗很不高興:「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孟浩然求仕無望,只好離京返鄉。此後孟浩然歸隱田園,終日飲酒作詩,最後以隱士終身。因此,他的山水田園詩裡總是籠罩著一種身世落拓之感。

    宋代詞人柳永少年時勤學苦讀,學成後到汴京應試,卻被青樓歌妓吸引。由於擅長詞曲,柳永就給歌妓們填詞作曲,一天到晚在風月場裡瀟灑。
    柳永自信藝足才高,不料放榜時名落孫山,沮喪之餘,寫下了傳誦一時的名作〈鶴沖天〉,「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宣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宋仁宗以《〈鶴沖天〉詞為口實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別無出路,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無所顧忌地縱遊妓館酒樓之間,致力於民間新聲和詞的藝術創作。「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當時教坊樂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調,都請柳永填詞,然後才能傳世。官場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詞人柳永。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歷史的長河中,還有多少懷才不遇者委屈的淚水?

 

    宋克(西元1327-1387年),字仲溫,一字克溫,號南宮生,吳郡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宋克處元末明初,少年英俊,磊落清爽,常以李太白、蘇東坡自比,任俠使氣,聞雞起舞。其聰慧過人,博涉經史,長於丹青,尤善畫竹,今尚有《萬竹圖》傳世。曾從元康裏之入室弟子饒介學書,所傳皆二王草法,故仲溫特別鍾情於草書。草書流走暢貫,揮運自如,似飛劍狂舞,瀟灑縱橫,十分契合宋克任俠使氣的性格。

    當時鄉里流行鬥雞之俗,宋克年少氣盛,爭強好勝,精心蓄養九斤黃、蘆花雄等名貴雞種,串街走巷、尋釁挑鬥。遊戲既久,玩物喪志,遂至學業荒廢。一天晚上,因酷暑難眠,宋克獨步於庭院小徑。皓月當空,葉影斑駁,花草一秋,人生幾何?宋克俯仰長歎,唏噓不已,我仲溫年已弱冠,沿一事無成,大丈夫雖不能名標青史,又何苦沉湎於鬥雞之戲?難道早年寒窗苦讀,滿腹詩書,盡付之東流?遙想當年,太白西越蜀道,東坡遨遊赤壁,四海為家,浪跡天涯,不亦其樂無窮?翌日,宋克佩劍走馬,毅然北上。時值元明之際,烽火連年,仲溫所到之處,田園荒蕪,滿目瘡痍。他雲遊數年,本想以文為友,廣結志士,但周遊不遇,只得取道返回,至松江,曾留宿于古寺之中。一秀士與他同榻,寒喧之間,各道鄉里,知他是華亭人陳璧。陳璧亦善草書,以往日所書之字給宋克看,宋克覽畢,淡淡一笑,提筆揮毫,恣意縱橫,連綿大草,一揮而就。陳璧大驚,說:仁兄真是醉僧懷素之再世,恕小弟班門弄斧!此時寺內主持善啟恰來詢問寒暖,對二人所書觀賞再三,沉吟道:二位所書,都可稱佳品,宋用正鋒,陳多偏鋒,所以陳不及宋。然都流走有餘而沉穩不足,古意亡矣。這天晚上,宋克輾轉反側,夜不能寢,以往周遊四方,皆是贊諛之辭,想不到老僧如此直言不諱,一語中的。古人池水盡墨、筆塜成山,我為什麼不這樣呢?返歸故里,宋克杜門染翰、臨窗揮毫,日費十紙尚不綴筆,終於善書而名揚天下。 

 

    自從元代趙孟頫一反宋人的恣肆放縱,複歸平正,追求晉韻唐法後,元末明初群起回應,傳統帖學彌漫籠罩著整個書壇。康裏夔夔以後,象危素、饒介與三宋(宋克、宋粲、宋廣)、二沈(沈度、沈粲)都被捲入了勢不可擋的趙字激流中。在這帖學發揚光大、舉世風靡的時代,出現了雅、俗兩條路線的發展。一條是以秉承趙字的妍媚為能事,愈趨婉麗工巧,講究技巧表韻,缺少風神氣質,這以吳地書家、曾被明太宗喻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為代表。這種書體專用於科舉考試、制誥奏表,最終發展為毫無生氣的館閣體。另一條路線是一些出身低微的寒士,他們或懷才不遇或終生布衣,但他的書法卻任俠使氣,抒展抱負,寄託理想,宣洩憂憤,他們上窺晉唐,近追宋元,任意揮灑,盡興縱放,成為明代書壇帖學發展的主流。在這條下層的世俗路線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居三宋之首的宋克。宋克雖在洪武初年擔任鳳翔同知,但在明初書法大家二沈三宋中,算是位卑品低了。二沈兄弟都官至翰林、中書舍人,沈度書法曾被皇帝譽為國朝第一;宋也以文學受知于朱元璋,曾奉詔修《元史》。

    但宋克的書法成就顯然要超過他們,這當然說明宋克自己有過人之處,但更為重要的是傳統帖學世俗化道路上,上層貴族的雅化藝術開始走向衰落,而下層寒士的書法藝術,開始代表了新的發展方向。

不勝枚舉……

也許,這就是人生。

 

長路漫漫伴你闖/林子祥
作詞:黃霑 作曲:顧家輝 編曲:顧家輝
(星爺的武狀元蘇乞兒主題曲)

 

長路漫漫任我闖 帶一身膽色和熱腸
找我自我和真情 停步處便是家鄉

 

投入命運熊熊火 不管得失怎麼量
陪著你盪江湖 往事不必緊張

江湖中
英雄漢

開心唱 誰是最高最強
我只要 只要你一個人欣賞 

 

迎接日月萬里風 請清風洗我的狂
來日醉臥逍遙 不再動我刀和槍


萬里長路伴你去闖 永遠癡心的守在你身旁

 

RAP
看江湖 真混漲 三八三八亂打一場
這個要做大哥 那個要做天王
緊張緊張 弄得真緊張
我想跟你這個「查某人」
從天黑一直混到天亮
晚上看月亮 白天曬太陽
最好是可以跟你喝雞湯
看看武林 人人瘋狂
沒情沒義沒立場
他們拿刀拿棍又拿槍
真的討厭令人要罵娘
不管他江湖怎麼樣
我們就一起去遊長江
一生陪你做逍遙幫
我要你叫我做「拍拖王」

 

http://mymedia.yam.com/m/112904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醉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