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封面1.jpg 

洛杉磯(City of Los Angeles,經常縮寫為L.A.,中文有時簡稱為洛城),本是西班牙語 「天使之城」的意思,是位於美國加州南部的城市。按照人口排名,洛杉磯是加州的第一大城,也是美國的第二大城,僅次於紐約市。它屬地中海型氣候,氣候溫和。大體上終年乾燥少雨,全年陽光充沛,日夜溫差較大。冬天多雨,山區下雪,所以滑雪也是這裡的運動之一。

   洛杉磯總共分為洛杉磯市中心(Downtown)、好萊塢(Hollywood)、比華利山莊(Beverly Hills)、西邊(Westside)、聖他摩尼加/威尼斯/馬里布(Santa Monica/Venice/Malibu)、聖佛南度谷(San Fernando Valley)、巴沙迪那(Pasadena)和長堤(Long Beach)。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縮寫為UCLA),是加州大學十所分校中滿有名氣的一間分校,有非常多的亞洲人在此就讀。

   大學的校園面積一點七平方公里,裡面共有超過一百七十四棟大樓。它位於洛杉磯西部,日落大道的南部。所在的西木區(Westwood),是洛杉磯地區最精華的地段,是安全及時尚的區域。西木區離太平洋沿岸僅五英哩的車程,離洛杉磯最昂貴的住宅區如貝萊爾(Bel Air)、比佛利山莊(Beverly Hills)、聖塔摩尼卡(Santa Monica)僅十幾分鐘可達。西木區擁有時尚的名牌購物商店、農夫市場、演唱會場地、美術館及提供各式佳餚的餐廳。

   整個校園被不正式地分為南北兩個校園,這兩個校園都位於大學佔地的東半部。北校園區(North Campus)是原校園的中心,建築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建築聞名。其中的包威爾圖書館(Powell Library)以及橡樹圍繞的迪克森廣場都成為好萊塢電影的最佳拍攝場景。這裡是藝術、人文、社會科學、法律和經濟等學科的中心。

Powelll Library的八角形屋頂,及其對面的演講廳Royce Hall,都是UCLA的代表建築……

   南校園區(South Campus)的建築物比較新,它的風格與北校園截然不同。這裡是自然科學的中心:物理、生物科學、數學和工程技術。醫學和它的附屬建築即不算南校園也不算北校園。醫療中心是洛杉磯加大醫療保健的一部分,這個醫療保健還包括一個醫院和分布在洛杉磯的七個門診醫院。此外兩個洛杉磯郡的醫院被加大洛杉磯分校用作實踐醫院,學校連續十五次被列為美國西部最佳醫療設施。

   校園西部的一個山坡上的許多建築里住著近八千學生。這裡還有四個學生食堂。目前一個學生只允許在校園內住三年,從二零一零年開始他們可以住四年,也就是說整個學業時期。

     UCLA吸引學生的目光還包括超過八百萬冊的校園圖書館藏書(藏書量居全美第十四)、聞名全美的大學運動校隊、以及眾多的校園藝術團體表演。

 

   今天洛杉磯一早一如往昔,天氣晴朗,陽光閃耀。幾抹碎雲擋不住萬里晴空, 陽光直直地撒落,卻不令人感到悶熱。

   這是加州陽光下的UCLA。學校中心大道Bruin Walk上熙來攘往的人潮,偶有腳踏車或滑板客穿梭於其間。

   走在校園內,隨處可見學生穿著印有斗大「UCLA Bruins」字樣的衣服。熊(Bruin)是學校的代表物,也是UCLA學生的自稱。許多人更是體育校隊的死忠支持者,每逢球賽季節,大家經常連夜排隊在學校售票中心(Central Ticket Office)買票,只為了能親臨現場為學校歡呼加油。UCLA的代表顏色——藍與金,也是校方大型活動的主題色彩。

   王倩如與蘇珊珊中午從包威爾圖書館走出來,看到不遠處有人在拍片。由於加州的電影工業發達,常看見很多美國電影都有在UCLA的校園內取景。如:美國派2(American Pie 2),金髮尤物(Legally Blonde),永不妥協(ErinBrockovich)……

   她們倆都是從台灣來這修讀New Genres(新型態藝術)博士學位。

   雖然已是六月,中午還是有陣陣涼風吹來,教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

   「中餐想去哪吃?」蘇珊珊問。

   王倩如只是聳聳肩。

「下午沒事,不如去Monterey Park逛逛?」蘇珊珊再問。

   「只要不去Jurassic Park(侏儸紀公園),都好。」王倩如懶洋洋的答。

   蘇珊珊噗嗤一笑。她也習慣了,王倩如常這種死樣子。

 

   LA是美國華人眾多的城市之一。城市裡小的華人Plaza不算,如果以大片的,俗稱的Chinatown地帶,可以說有三個。第一個也就是Downtown Chinatown,這是最早也是最老的,和紐約、舊金山的Downtown Chinatown一樣,不可避免的以廣東人為主。第二個是最大的,主要橫跨三個城市San Gabriel、Monterey Park和Alhambra。Monterey Park舊稱小台北,通常大家也以此城市名稱呼這一帶,主要在Valley Blvd上,分佈在10號公路兩側。第三個是雙崗地區,Rowland Heights 和Hacienda Heights,這一帶有兩家99大華超市、香港超市、順發超市所構成的最新Chinatown,分佈在60號公路兩側,這一帶整體的感覺比較好,新移民大多住此。
    華人在LA大多居住在 Downtown的東南方,整個西北面,幾乎沒有甚麼華人。

   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中文多簡稱為「蒙市」,當地的居民超過一半是華裔,目前全市五位市議員當中有四位是華裔;而也曾有來自廣東台山的華人後裔擔任警察局長。因此蒙市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華人特色最濃厚、華人自主權最強的城市。所以「蒙市」順理成章成為了華人社區的中心,並已取代了傳統中國城(China Town)的地位。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量台灣移民湧入蒙特利公園,蒙市遂有「小台北」之稱。九十年代,蒙市成為「全美國第一個華裔人口過半的城市」;二十一世紀初期更超過洛杉磯華埠成為大洛杉磯都會區最大的華人定居點。

   一九八三年,生在中國、長在台灣的陳李婉若當選為蒙特利公園市市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女市長。據陳回憶,來自台灣的商人吳金生於一九七八年在蒙市大西洋大道上開了一座大型商場。內有頂好超市、頂好旅游、彭園餐廳、世界書局、義美小吃等樣樣齊全,四方華人生活購物齊聚於此,不久便成了家人社區商業中心。這個成功的「蒙市模式」後來延展到了美國許多城市。

   眼看著白人餐廳一家家消失,中文招牌遍地林立,原居民既羨且妒。陳還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早些年,蒙市一直是一個寧靜的住宅社區,大批華人遷入後出現亂丟垃圾、隨地吐痰、插隊購物、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不遵守交通規則、麻將聲深夜不息等情況。盡管有這些惡習的華人只是少數,但是這些惡習落在原居民眼裡,難免讓他們以偏概全,產生誤解。」

   於是一九八六年,部分白人居民發動了「獨尊英語」運動,只允許商家懸掛英語招牌,圖書館的圖書必須全是英語圖書。保守勢力人士試圖讓市議會通過「在該市只能講英語」的決議。後來「獨尊英語」的提案因為法律上的技術問題沒有列入選民公投決議案。

   如今,來自台灣的移民漸漸轉到北部較富裕的聖馬力諾、亞凱迪亞、天普和南帕薩迪納,以及東部的羅蘭崗市。羅蘭崗市遂被稱為「新小台北」。

   蒙特利公園市,台灣移民曾經燦爛過。如今越南人開的餐廳很多。

 

   王倩如本來沒吃過越南菜,也沒有想要去嘗試。直到蘇珊珊帶她來吃過,她就不小心的愛上。以前在台灣好吃的料理太多,選擇也很多,不會想到要特定去吃些什麼料理。不像在國外,除了會懷念家鄉的味道,也會去嘗試些以前在台灣沒吃過的東西。也不會認為外國的東西會不好吃。當然,要看你去吃些什麼。

越南菜多使用魚露、醬油、大米、新鮮香草、水果、蔬菜、草藥和香料,包括檸檬草、青檸和馬蜂柑葉等。

她們坐下沒多久,服務生就送來一籃生菜和九層塔及沾醬,還有一盤生的豆芽菜與生辣椒。

「我以前沒吃過越南菜,以為這是越南人的『生菜沙拉』,於是就把它們裝在一起扮一扮,沾著醬吃。」蘇珊珊笑道,「誰知道生菜是要包著春捲一起吃的,九層塔和豆芽菜與生辣椒是要放入生(鮮)牛肉河粉中的。」

王倩如聽了微笑:「就像吃西餐一樣,刀、叉一堆,什麼肉類用、魚類用、前菜用、甜點用……

「反正從外往裡拿就對了。」蘇珊珊插嘴。

   生春捲與炸春捲這時送上來了。

   它們要蘸調味汁來吃。越南魚露加水調稀,微加砂糖、青檸汁或米醋,加一些辣椒蒜蓉,就成了酸辣甜鹹俱備的醬汁;也有人喜歡用海鮮醬或麻醬與碎花生調製成甜鹹黏稠的醬汁,兩者各有千秋。

一百六十三公分高的蘇珊珊,雖有些豐腴,卻也活潑大方,相貌秀麗,很有人緣。她望著王倩如一百六十七公分的身高,也算穠纖合度。她不是那種一看就讓人驚豔的美,卻讓人瞧的很舒服。等舒服過後,好像會越看越美。尤其她舉止高雅,有種不染塵埃的獨特氣質,別有一番味道。她的美,應該是屬於中國的。

   「論文都寫好了嗎?」蘇珊珊說完後蘸醬吃了一口生春捲。一般他們春捲都會切成三段。

「還不都一樣。」王倩如像提不起勁似的。

「妳的指導教授又年輕又帥,對妳好像也有點意思,不像我的……」

王倩如微微一笑:「追妳的人夠多了吧!」

   蘇珊珊不依道:「追妳的人才多呢!只是妳都不理人,真想當冰山美人啊!」

   王倩如低頭無語,用生菜包了個春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唐˙元稹《離思》。

 

    美國大學學制有兩種:Semester制和Quarter制。
     Semester制就是台灣大學採用的制度。
     UCLA是採Quarter制:
    一年分為Autumn Quarter(11 weeks instruction),Winter(10 weeks),Spring(10 weeks)。

   Autumn Quarter是從九月底到十二月中。然後放Winter Break(聖誕節和New Year)。Winter Quarter一月初到三月中,接著放Spring Break(shortest break, only around a week)。Spring Quarter三月底到六月初。之後就是暑假(一直放到九月底)。

   許多學生還會選擇在Summer Sessions暑修(not required to take)。

     Instruction week之後一個禮拜是finals week,各科期末考都會在這個禮拜考完。考完後就放假了。
    因為每個教授的考試時間訂的不一樣,便會造成有人很早就結束所有考試,有人卻要等到finals week的最後一天才考(這種人會很討厭很早考完的人)。
   當然,研究所又不同。


   
這時,兩碗生(鮮)牛肉河粉上場了。

   王倩如將九層塔一片片摘下,放入碗中。還加了少許豆芽菜與生辣椒,再擠一小片檸檬……一碗用熱氣十足的大骨湯,把生牛肉泡熟的「生牛肉河粉」,吃起來的牛肉片相當軟嫩爽口……打嗝還都是九層塔香氣。

   其實越南菜跟泰國菜很接近,酸香甜辣是重點。

   她抬頭時,忽地見到他進來。王倩如下意識的揉了揉眼睛,睜眼再看,只見他與位金髮美女坐在她們的不遠處。

   王倩如瞇起雙眼暗忖:「真的是他嗎?」

   服務生此刻端了兩杯濃醇的越南咖啡,放在她們桌上。

 

   越南咖啡緣起於廿世紀初期,當時的法國非常盛行的滴濾咖啡。隨著法國與越南的殖民關係而引入越南。越南沿襲歐洲人的習慣,咖啡是在用餐過後,把餐桌收拾乾淨,才端上來享用的餐後飲品。

   您想想:如果在胡志明市街頭露天餐廳吃一頓清爽的越南料理,飯後侍者端來一杯濃醇的越南咖啡,那滋味豈不會令人難忘?也許您急著去娶新娘,沒這閒情逸致。

   習慣上,越南人會使用玻璃杯或白色瓷杯。

    採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通常在烘焙後加入奶油調味),研磨成極細粉末,置入鋁製或不鏽鋼製的有蓋滴滴壺,用壓板略為壓緊,從上方注入煮沸過的熱水,靜靜放置在杯上,咖啡便會緩慢而優雅地滴入放有煉乳的杯中。滴完一杯的過程約需三到五分鐘。因物資缺乏而演變出以煉乳替代牛奶與糖,卻成為越南咖啡最獨特的風味來源。
    越南滴滴壺體積很小,十分輕便易於攜帶,不會破碎、也不須更換濾紙,是兼顧環保與實用的設計,相當適合旅行使用。因為具有法式滴濾咖啡濃烈的特性,用來滴製冰咖啡也極為適合。只要在玻璃杯裡放上冰塊以及適量的煉乳,讓咖啡直接滴在冰塊上,就是一杯膾炙人口的越南冰咖啡。

 

   洛杉磯輕柔的海風,吹來Lionel Richie & Diana Ross《Endless love  》:

   my love,there's only you in my life
The only thing that's bright

My first love,you're every breath that i take
You're every step i make

And I
I want to share
All my love with you
No one else will do

And your eyes
Your eyes, your eyes
They tell me how much you care
Ooh yes, you will always be
My endless love

Two hearts,two hearts that beat as one
Our lives have just begun

Forever(Ohhhhhh)
I'll hold you close in my arms
I can't resist your charms

And love
Oh, love
I'll be a fool for you,
I'm sure
You know i don't mind
Oh, you know i don't mind

'cause you,you mean the world to me
Oh
I know
I know
I've found in you
My endless love

Oooh-woow
Boom, boom
Boom, boom, boom, boom, booom
Boom, boom, boom, boom, boom

Oooh, and love
Oh, love
I'll be that fool
For you,I'm sure
You know i don't mind
Oh you know
I don't mind

And, yes
You'll be the only one
'cause no one can deny
This love I have inside
And I'll give it all to you
My love
My love, my love
My endless love

 

   當年的王倩如剛考上大學,一切都很新鮮。不管外面在怎麼開放,她的家教卻不放鬆。她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對她管得算嚴。(你也別問我什麼叫嚴什麼叫鬆,我寫小說,不是寫論文,所以請你就輕鬆的看待。)

   大學的生活,讓她覺得能從象牙塔中解放出來。其實,她只是在象牙塔中換個房間,從A室走進B室。

   不知道總是快活的;現實總是殘忍的。

   她一入校園就知道他——鐘可凡。

   他當年大三,是學校的風雲人物。英俊兩字是見仁見智,但獨特的魅力,總會吸引不少人。

   在運動場上的他,總是那麼的引人注目,英姿煥發;在校刊上的文章中,他文字是那麼的詞鋒犀利;在大會上,他總是侃侃而談,也打動許多同學的心。而他的油畫與水彩畫,曾得過國內外不少獎。今年,他的油畫更獲得法國藝術家沙龍銅牌大獎。法國藝術家沙龍和秋季沙龍為法國兩個具代表性且超過百年歷史的藝術比賽,以嚴格評審著稱。

 

   一百八十公分的鐘可凡在海灘上慢跑著,累了,滾倒在沙灘上,抱著舔著他臉龐的黑狗。夕陽在夏日的傍晚慢慢的落下餘暉將海的波紋不斷的染成金黃;忽然,夕陽躲進了浪裡,與月娘玩起了捉迷藏。伴著海風善意的吹來,再看著自己的金黃色皮膚,他滿意的笑著,盡情的享受一切。

   人不輕狂枉少年。

   學生時代總是會有些瘋狂的朋友陪伴你去做些瘋狂的事;而翹課熬夜玩通霄,也應該是每位大學生必修的學分。

   「今年的學妹沒幾個正點。」一旁的瘋狗說,「但有個叫王倩如的還不錯。」

   「關我屁事!」鐘可凡淡淡道。

   「你是臭屁凡,美妹多,當然會這麼說。」臭屁凡三個字,不但是瘋狗廖正風取的,也只有他會如此稱呼鐘可凡。

   鐘可凡「哼」了一聲,心想:「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怎會了解我!」他雖然驕傲自大,卻不讓人討厭。因為他的確有讓人欽佩的才華與本事。所以臭屁有理。

   「明晚我辦的美術學系迎新舞會,你一定要來喔。」

   廖正風之所以外號「瘋狗」,是因為個性瘋瘋癲癲。一百七十八公分,留著一頭長髮與鬍子,粗獷中又有點斯文,就像他的個性,瘋瘋癲癲。

   他常說:「旁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鐘可凡是他的死黨。

   「你又有什麼新鮮花樣了?」鐘可凡睨著廖正風。

   「迎新舞會當然要新鮮。」廖正風鬼黠的一笑。

   廖正風常幹些瘋狂的蠢事,自己卻很得意。如:有次辦個營火晚會,他為了搞些噱頭,差點釀成火災。他也可以將大樓、公車、火車站、城市各處……當成自己的創作空間,卻造成了政府與他人不少的困擾;而自己也曾被迫花數十天清洗整理自己辛苦滿意的創作,讓它們恢復往昔模樣……但他依然故我,還怪別人不懂得欣賞藝術……

 

   蘇珊珊用力搖著差點把湯喝到鼻子裡的王倩如,喊道:「妳在想什麼啊?一下哭,一下笑,別嚇我啊!」

   「沒事!」

   「沒事?」

   王倩如「嗯」了一聲。

   「妳今天怪怪的。」

   蘇珊珊話還沒說完,王倩如突然站了起來,走向他與金髮美女坐的那一桌。

   「你好嗎?」王倩如對著他用國語道,「好久不見!」

   他也用國語禮貌的打聲招呼,微笑道:「請問妳是?」

   王倩如心中道:「沒想到你鐘可凡那麼絕情!」臉上卻含笑:「對不起,我認錯人。」

   「沒關係。」他淡淡道。

   王倩如走回自己桌時,心裡又懷疑:「難道我真的認錯人?不可能!雖然他臉上多幾條淡淡的疤痕,眼神也沒當初的自信與狂妄,但感覺還在。」

     五年了,她始終忘不了他。

   「妳今天到底怎麼了?」蘇珊珊瞪著她。

   「走吧!」

 

   金髮美女問道:「她是誰?」

   鐘可凡迷惘的看著離去的王倩如:「我也不知道。」突然,他頭又痛了起來。

 

   法國是全球熱門的觀光首選之一,也是歐洲文化、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藝術人文資源。

   法國(France),全名法蘭西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一個位於歐洲 西部的半議會制半總統制國家,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與英國隔英吉利海峽而望。

   法國本土地圖的輪廓,常常被形容為一個六邊形。除本土外,法國還擁有幾處位於其他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外領地。法國總面積五十五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面積第三大的國家。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巴黎全市分成二十個區,自從一八六零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二零零九年為止,巴黎市內人口超過二百二十三萬,巴黎都會區的人口逾一千二百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許多國際組織都將總部設立在巴黎,例如: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商會或巴黎俱樂部等。巴黎也是歐洲綠化最深與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生活費用最高的城市之一……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é 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是世界四大美術學院之一,對中國美術界影響最為深遠。許多我們熟悉的名畫家皆為該校校友,例如:徐悲鴻、潘玉良、劉海粟、劉開渠、吳冠中、李風白等名家。

   廖正風便是來此攻讀藝術史博士學位。

   今天,巴黎美院在經歷了三百年的風雨洗禮之後依然靜靜的屹立於塞納河左岸,它見證了整個歐洲美術的發展。美院內那些曾被法國紅衛兵打斷胳膊、打掉頭的古典雕塑,還敘述著特別的故事;它的那個階梯教室內既沒有造型也沒有裝飾的木板凳子,也記錄了它悠久厚重的歷史。某種意義上來講,巴黎美院早已不僅僅單純作為一個教育、展覽和溝通交流的國家機構而存在,它更是作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藝術文化遺產而存在。

   它的每一次變革對法國乃至世界的美術教育都有著不同尋常的影響。而它一直以非常開放的姿態迎接國外學生。院長亨利‧克勞德‧古索認為,藝術教育機構應該把藝術文化的教育放在國際層面,而非以學院、國家為界點。應該培養各種年輕藝術家,教授他們國際藝術內容,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解讀這些文化。最終,在這共性文化圈下,年輕藝術家能具備獨特的個性文化,在國際背景下更清晰地認識本土傳統文化。談到中國當代藝術,亨利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讓未受干擾、純粹的傳統歷史和藝術生存在中國現代生活中,而非西方式生活中。

   也因為巴黎美院校長這番談話,讓廖正風來到這裡。

 

   有次他與教授說:「梵谷自殺的左輪手槍是哪來的?他哪有閒錢買槍?」

   他的指導教授笑道:「就像梵谷內心的寂寞也幾乎無人能懂……他畫出內心的騷動,像宇宙星雲一樣天旋地轉,那麼強烈的電波,卻像地球人不能解的外星密碼……」

   他想起:

   張僧繇是南朝梁武帝的右軍將軍,是當時有名的畫家,擅長人物畫。每當梁武帝思念分封各地的兒子,就命張僧繇去寫生。他畫出來的肖像畫,個個栩栩如生,武帝一看就安心多了。

   他也喜歡描繪動物,據說他曾在房子的東牆上畫一隻老鷹,西牆上畫一隻鷸,結果原先居住在屋簷下的小鳥嚇的不敢再住下去,可見他的筆下功夫有多厲害。

   據說他還在蘇州華嚴寺的大殿上畫過一條會飛的大龍呢!

   當他畫好的時候,突然狂風暴雨,牆上的龍彷彿就要飛上天的樣子,於是他又畫一條鐵鏈將它拴住。不過許多人不相信,以為只是謠傳而已。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記載:金陵安樂寺的和尚請張僧繇去畫龍,於是一大群人爭先恐後跑到安樂寺,都想看看實際的情形。只見張僧繇屏氣凝神,一言不發,沒過多久就畫好了四條龍,但是卻沒有眼睛。大家議論紛紛,不曉得他為何要這樣畫。

   「你們一定覺的奇怪吧!其實眼睛是龍的精神所在,其它部份都畫好了,只是形體而已,一旦加上眼睛就會具有生命,到時候就會飛走了。」

   「哪有點上眼睛就會飛走的事?」大家都不相信,張僧繇只好搖搖頭拿起畫筆,小心翼翼的為兩條龍點上眼睛。忽然,雷雨交加,這兩條龍立刻破牆飛上雲霄,而沒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還在。這時候大家都驚訝的沒有一點聲音……

   難道梵谷也會這招?不是畫龍點睛,而是畫槍自殺?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隔著塞納河與羅浮宮相望,鄰近奧塞美術館,學院所在的拉丁區不僅匯集許多重要藝術機構,也是大小畫廊林立之地……

   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這些河堤於一九九一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定的。

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坐落著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的西岱島,是塞納河沿岸最早有人群定居的地方。大約公元前二百五十年,最早的部落叫「巴黎」人就已經在此定居。以後的巴黎市是以此島為中心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巴黎市的分區也是從斯德島開始,斯德島西半和右岸部分為第一區,然後順時針展開一共分為二十個區。一九六八年以前,巴黎周圍地區為塞納省,由於人口逐漸集中到巴黎周圍;一九六八年,將這一地區劃分為四個省:上塞納省、塞納-聖但尼省、塞納-馬恩省和巴黎省。巴黎省只剩下外環線以內的區域和外環線以外的東西兩座森林公園。

   塞納河在巴黎的橋樑眾多,尤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贈送的,以他父親命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最為輝煌壯觀。法國的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圍繞著塞納河兩岸,如:羅浮宮、榮軍院、先賢祠、奧爾賽博物館、愛麗舍宮、艾菲爾塔和凱旋門。

   塞納河隱隱傳來了一首Don McLean《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hadows on the hills
     Sketch the trees and daffodils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Starry, starry night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Colors changing hue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And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Starry, starry night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Like the strangers that you've met
   The ragged man in ragged clothes
   The silver thorn of bloody rose
   Lie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Then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那是廖正風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唯有不斷的旅行,才能沈澱自我,無時無刻審視自己的內心,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他喜歡放逐自己,隨性而為。

誰都無法了解彼此間的悲哀。就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只有小時候的感情最真,最單純。長大後各有各的路要走,也無法回覆當年的赤子之心

   現在廖正風認為只有能引起靈魂共鳴的地方或人,才是他的家或夥伴。他可能也需要一些支持者,證明自己並不孤單,而且想法是對的。可是從小到大的朋友逐漸減少。年輕時很容易在同代中人裡找到同夥,一樣的無知,一樣的單純或有種種幼稚的理由……社會的現實砍伐了一大批人,倖存者也面目全非——還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載著偽善的面具……他指責他們扼殺了他們的青春,指責他們不等青春的遺棄便背叛了它。而他,傲然與不滿對抗。

   有旋律的歌聲被唱起又被遺忘,搖曳不定的是人心?人性?還是還沒規劃好的元氣?所以不能安定他的靈魂?

   很多教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些什麼,想改革些什麼,喜歡「好學生」卻不了解「壞學生」;甚至說不出「好學生」哪裡好,「壞學生」哪裡壞。也許不能怪他們,他們也只是平凡人。真正的天才是不需要真正的老師。也許老師會阻礙他的發展。他可能需要的只是有人能指點迷津。於是,一法通,萬法皆通。因為在地球上的事物,還是有跡可循。無跡可循也要建立在有跡可循的基礎上。

    也許,在巴黎美術學院的教學中卻基本上全盤放棄了造型和色彩以及傳統美術的價值觀念,高舉起「重要的不是藝術(藝術是次要的)」的旗幟,成為名副其實的舊瓶裝新酒的樣板。但是,不管它現今表現得如何前衛,在前衛藝術家眼裡,這所老掉牙的學校不過是一個舊瓶而已。
  以培養純藝術家為目標的美術學院,它從輝煌的傳統中走來,它的形成、發展、危機和衰落的整個過程,以及美院面對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現實,所做出的種種回應,對其他國家的美術教育改革提供積極的借鑒,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沒有傳統,如何創新?

 

   廖正風很喜歡在學校附近閑逛,附近的建築和巷弄充滿巴黎左岸的人文氣息。到河邊的舊書攤翻翻看看,還有古董店、裱框店……呼吸一點只有巴黎擁有的這種雋永老舊的好質感。

   他每次到奧塞美術館(Musee d'Orsay)從rue de Belle Chasse往美術館的階梯上去時,總會驚豔於這個角度塞納河的美。無論是夏天、春天和秋天,連蕭瑟的冬天都像掉進畫裡般令人他動容。

    奧塞之所以重要而受歡迎,是因為它是一個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繪畫的大收藏館;而這個畫派也正是大部分的人最熟悉也最容易入門的藝術階段。幾個知名的大師梵谷、雷諾瓦、賽尚、竇加等人的知名畫作都可以在這裡近距離的駐足欣賞。

   許多遊客為了買到Louis Vuitton的新款包包而花了大把時間,卻到此門口拍張照就走人。到此一遊嘛!也要到裡面尿個尿才好。反正你們也不懂得欣賞。其實大醉我也不能這樣講,海岸有逐臭之夫,各人喜好不同。

    《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
   遇合也無常。說,適然也。若人之於色也,無不知說美者,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執乎黃帝,黃帝曰:「厲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衰,雖惡奚傷?」若人之於滋味,無不說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文王嗜昌蒲菹,孔子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後勝之。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說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說亦有若此者。 

   君臣之間相遇,彼此能不能契合,其實並沒有常理可循,但彼此之間一定要有好感,才能進一步相處投合融洽。就好像從前有一個人,他的身上總是散發一股惡臭,父母兄弟妻妾朋友都因為被臭到受不了,沒辦法跟他生活在一起。這個人當然覺得很難過很苦惱,因此獨自一人跑去避居在海邊。想不到,他在海邊碰到一個很奇怪的人,偏偏就是很喜歡聞他身上這股臭味,所以添天跟他混在一起,終日追隨不肯離開。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人各有好尚,蘭蓀蕙之芳,眾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十九世紀是歐洲文明邁入現代化的時代,也是歐洲霸權最強盛的時代。歐洲文明承襲古拉丁文明,經過文藝復興,到十七世紀的實證哲學思潮。在十八世紀民主自由思想的啟蒙運動影響下,引發法國大革命,建立了初步的民主社會制度。更由於產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使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成果,進入現代主義的建設過程中;讓歐洲整個時代都充滿樂觀,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隨著文明發展過程中,西方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全面性的改變,而影響到人文社會各種思潮及價值觀念。在新的社會結構和新的產業制度裡,中產階級於焉誕生。藝術也不例外,漸漸從神權及君權中解放出來,開始世俗化。然而,藝術家由於市民社會的發達,也開始以自由人的身份來服務藝術市場——新興的中產階級。而且在市場多元展現下,藝術也變的更多元,尤其是在沒有傳統劃一的封建和宗教文化支配下,藝術家個人風格得以盡情發揮。也因為如此,藝術強調的不再是工藝和技術,而是個人的創作及才華;藝術不在服務一些既定的目的;個人風格及自主的藝術,才是最高的準則。

   但跑得太快也不是件好事。很多人無法消化和吸收。畢竟天才只是少數。

 

   奧塞美術館的前身原是為了一九零零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所興建的火車站。它和大小皇宮是同時代的產物,而且具有同樣的風格。他們強調鋼筋力學的結構,採自然光以突顯室內本身的寬廣空間……英國人稱之為「美術風格」。

   這座火車站一直到第二次大戰才遷移別處。一九七四年,法國政府決定在此成立一座十九世紀的美術館,尤其奧塞這棟建築物面對塞納河對岸的羅浮宮,因此更於一九七八年將其列為古蹟。經過建築師歐龍第(Gae Aulenti)十幾年的規劃,奧塞火車站才成為奧塞美術館,並於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開幕。

   奧塞美術館的作品主要來自於羅浮宮(如安格爾、德拉克洛瓦及庫爾貝的作品)及印象派美術館。(Jeu de Paume印象派美術館則於1946年接收來自羅浮宮之印象派畫作,於1947年成立,至1986年全部遷入奧塞19世紀的藝術殿堂裡),和間接繼承以前盧森堡美術館的典藏(這座美術館創立於路易18,專門收藏當時現代派的藝術作品,直到19世紀中期才典藏各沙龍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學院派的作品。)

   奧塞美術館繪畫作品的收藏對象,是從安格爾的新古典主義到後期印象派(1904年馬諦斯入野獸派前的點描作品);雕塑則從拿破崙三世(法蘭西第二帝國)至二十世紀初麥約的作品。此外還有實用功能的新藝術,這個運動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才結束。另外的典藏還有建築及相片等等。

   不要只看畫跟欣賞雕塑,記得有空抬頭或轉頭享受這棟充滿美好溫暖氣息的建築,它和大小皇宮是同一個時期、同樣風格的產物。強調鋼筋力學的結構,最特別的是有透明的玻璃天頂讓自然光源很溫和的灑進室內,也因為這樣,室內的空間感變得寬闊,氛圍變得和煦。大廳還保留著原來火車站裡的大時鐘……

 

   學校所在的第六區主要有兩大區,一個是盧森堡公園Jardin du Luxembourg,另一個是聖日爾曼區Saint-Germain-des-Prés)。除了學術氛圍外,這個區比第五區多了些布爾喬亞氣息,意思就是較富有、建築物比較優雅美麗。  

   十七世紀,從一群重要的哲學家在巴黎第一個咖啡館——波寇伯咖啡館Procope裡制定法國的第一本完整的百科字典開始,這裡漸漸成為文人出沒聚集的地方法國大文豪伏爾泰當時也是這家咖啡館的常客。後來主導法國大革命的知識份子也都住在這一區,二次大戰後則有更多文人像沙特Sartre和西蒙波娃Simome de Beauvoir在這裡活動。所以,以前這裡有很有意思的書店、咖啡館,到處瀰漫著理想性的人文氣息。不過今天聖日爾曼區的這種美好氣息已經隨時間一點一點的消失,慢慢被大量的奢華物化和商業氛圍取代,包括以前文人聚集的咖啡館……現在來的顧客,也幾乎都是觀光客咖啡、酒和餐點的價格都很商業化,是正常價格的兩倍。

 

   廖正風在遠離幾條大道的巷弄裡的一家他常來的咖啡館,坐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醉Tony 的頭像
    大醉Tony

    大醉Tony的首頁

    大醉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