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劉秀的寢宮,沒有金碧輝煌。不過是一間尋常屋子,只被褥枕頭之物都是黃綢所製,繡以龍鳳花紋而已。比之民間的許多大戶人家都不如。
劉秀一即位,立刻將祖宗們留下龐大的,共十四級八等的後宮體制,削減為二個級別——皇后、貴人。另置沒有爵秩的美人、宮女、采女三等。
兩人用完午膳後,陰麗華依偎在劉秀肩上,悠悠道:「那她(註一)將如何?」劉秀有些許不耐煩道:「一定要在此刻說她?」他揚頭飲了一盃酒,嘆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註二)」劉秀心道:「雖然是一場政治聯姻,我也是喜歡她的,可惜她強硬的個性。」
他想起自己親自草擬詔書,說明廢郭皇后,立陰麗華的道理:「皇后郭氏,懷執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宮幃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劉吉持節,繳上皇後印緩。陰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先是固辭後位,長久恭謹廉讓,宜奉宗廟,為天下母。異常之事,非國之弱,不得上壽稱慶。」
陰麗華雖然真的沒有當皇后的念頭,但由此也明白了劉秀對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滿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儉仁厚,謙讓自抑,不喜笑謔,事上謹慎柔順,處下矜惜慈愛,天下都稱她為賢后。
陰麗華轉移話題道:「還記得那天是個下雨天。」劉秀露出笑容道:「那時我在妳家門口足足呆的兩個時辰!心中只有妳的一顰一笑,忘記了悲歡離合,忘記了陰晴圓缺;忘記了前世今生,忘記了天地萬物。」陰麗華握住他粗糙而堅硬的手,前方那雙溫柔深情的眼神中,有幾分希冀。彷佛一切都沒變,他還是她當初認識的劉秀。雖然外表上早已改變許多,兩人內心卻無改變。他眼中的她一樣吸引著他,他一樣是她的如意郎君。陰麗華用手指撫摸著劉秀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痕,唏噓道:「當時『綠林軍』幾千人被王莽主力四十二萬人包圍在昆陽城中,是你帶十八人突圍,再帶回三萬多援軍,以少勝多,把王莽軍隊打得落花流水。從此,『綠林軍』乘勝前進,推翻王莽的統治,進佔長安。」劉秀回憶著,說道:「如果那時不是心中有妳,我也撐不下去了!」劉秀又想起更始皇帝殺了他的哥哥劉縯,他表面還只能強顏歡笑,只能晚上偷偷痛哭。是她的勸慰,讓他不至於崩潰。劉秀努力擠出一個微笑來:「當時妳道:『更始皇帝氣局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發展,也好相機獨樹一幟。』妳的話給我指明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劉秀將陰麗華擁在自己的懷裡,良久無語。
雖然因此讓他娶了郭聖通,她卻不後悔。但這也讓他在後來冊立皇后的問
題上出現了困難,是立郭氏為后呢,還是立她為后?郭氏是後來劉秀患難相隨的紅粉知己,在戎馬倥傯中,郭氏一直追隨左右,並已身懷六甲,但依然只得了一個貴人的稱號。那時她只能說道:「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堅持不肯接受皇後的冊封,他才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為后,封陰麗華為貴人。
她只覺得用盡自己的一生,也無法報答他所給她的感動——那深沉而真摯的感情。她值得他這樣的珍愛和敬重嗎?
歷代的帝王中,除了他以外,沒有一個像他般專情,用情如此之深。就算外面多采多姿的花花世界,正等著他去讚嘆與欣賞,他對她卻始終如一。他的左右兩臂上還各刺著「唯有麗華,九死不悔」八字。她從沒想過,天底下有這樣的帝王。她自己的兄弟中,除了自己與母親,對女人都是不屑的,認為兒女情長的人不是英雄。劉邦常常戰敗,亂軍來時,他只整頓了手下兵馬,全然不顧家中妻妾兒女已經陷入絕境。難道,與他結縭幾十載,為他生兒育女的妻妾,一點也無法讓劉邦感動與關懷?還是那時代的女人只是像寵物般被豢養?只能依靠男人過日?
什麼樣的情緣,可以守候一生一世?
什麼樣的誓言,可以永不滅到地老?
劉秀溫柔道:「想些什麼呢?」
陰麗華輕聲道:「你就是以此作基礎,恢復漢朝。你的許多大將,也多出在這一帶地區。」
劉秀沉聲道:「是妳使劉秀避禍,而且還讓我建立了一個政權。當時,邯鄲地方有一個以卜卦為生的術士王郎,乘群雄並起之際,許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自立為王,聲勢浩大,是我在河北擴展勢力的主要障礙。為了徹底擊滅他,必須借重劉揚的勢力,作為權宜之計,不惜答應娶劉揚的甥女郭氏為妻,終於
借得精兵十萬,擊敗王郎,廓清河北。那時我也才能拒絕了更始皇帝給我的封號,另樹一幟,直到稱帝。」
陰麗華柔聲道:「那是夫君的本事!那時的的天下局勢,只有一個『亂』字能形容。有兵、有盜、有地方大戶勢力,少者數百,多者數十萬人,各自據地擁兵稱強。雖有些勢力可和平說合,但許多勢力非打殺不可。」
劉秀拿起酒杯,與陰麗華互喝了一樽,笑道:「那時最傷腦筋者,莫過於對方勢力遠超過我方許多!」
陰麗華躺在他肩上,想著:他就是在這種艱困的環境中,不斷的奮鬥出來,期間挨餓、受凍、驚嚇,乃是家常便飯,有時差點送掉性命。她嬌道:「你比漢高祖劉邦更加英雄!」劉秀隨口道:「可惜沒能與項羽同個年代。」
深夜,垓下,楚營帳,出奇的寧靜……
她的男人總是這麼溫柔地望著自己。好久沒這般靜謐了,兩人安靜地對飲,整個世界似乎只剩他倆,就這樣一生一世吧,英雄與我何干?他不再是戰場上那沒人敢望一眼的項羽;不是憑股氣勢,就足以讓敵人驚跌下馬的霸王。面對虞姬時,他只是她的溫柔的情人,白日戰場上沙伐氣息被彼此的深情淹沒無存。
一盞燭火、一盅酒、幾盤小菜,和一位相愛的人,就夠幸福一輩子了
歌聲從四方傳入,是楚歌,緩慢悠遠帶著思鄉的情調。在寂靜的深夜裡,特別清析。一陣陣,傳入楚營,傳入疲累的將士耳中,卻聽得明白。如在夢中,以為回到了故鄉,見到了久違了父母妻兒。楚鄉的歌聲為何變得這般哀凄,讓人不得不以淚相陪。那顆心,飛到故鄉裡了,然後再隨著歌,一句一句把淚掏出……
「戰事終了嗎?」喊殺聲使項羽倏地驚醒,把他帶回現實。他猛然起身,道:「虞姬,我的槍!」急飛奔出營!
日落,天暗,一切歸於寂靜。
那鮮紅,也不顯明了。
江邊草木蕭瑟,飄落一地枯黃。
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可憐一代英雄,飲恨以歿,還被分屍。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註三)
劉秀想到此,大聲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他想起了霸王槍,想起了項羽在烏江邊的最後遺言:得霸王槍者,將一定會重得天下。
陰麗華悄悄的擦拭劉秀雙眼所流下的熱淚,愛憐的親吻他的淚,他的眼,他的唇,他的一切一切……劉秀也熱烈的回應著……
內侍在門外報:「伏波將軍馬援求見!」
陰麗華與劉秀相偕一愣,心中納悶,明晚便是他女兒和莊兒成婚之時,怎會此刻還來求見。
劉秀道:「擺駕兩儀殿。」
蔡倫(註四)注視著眼前一鍋沸騰的灰色漿水發呆。突然肩上一痛,他卻也不轉頭。後方一聲音傳道:「滾滾紅塵滾滾漿,滾滾漿中有惆悵!」蔡倫忽然來招「神龍擺尾」,一腳往後踢去。張衡卻轉過身去,來招「肉臀迎客」,只見蔡倫一腳踢進張衡肥胖的臀部,不見聲響。蔡倫回身笑道:「死胖子找我何事?」張衡哈哈道:「沒事不能來找你嗎?」蔡倫也不理他埋怨,自顧自道:「到底為何如此?我究竟還差了些什麼?」張衡正容道:「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人體之精華,在於糞便。」蔡倫正色道:「願聞其詳。」張衡道:「人吃五股雜糧,有誰不拉屎?而屎聚集了腹中之氣。人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註五)……所以這腹中之氣,乃你一身之精粹也,拉下之屎,豈會無用乎?」蔡倫一臉迷惘,聽張衡說的頭頭是道,也不知對錯。張衡又道:「君不見這澆花施肥,多用糞便,因此才會百花爭妍、百花爭放。而花吸收了糞便之精華,不但毫無臭味,香氣芬馥且香氣四溢。你可知蝙蝠的糞便乃中藥食材『夜明砂』,有活血消積,清熱明目之功用,主治:目盲翳障、瘧疾、驚疳、血氣腹痛。所以你日間所思之事,夜晚夢中將化為糞便。所以……」只見張衡欲言又止,蔡倫急忙追問,道:「所以如何?」張衡笑道:「此地無酒無菜,不會要我將此漿水當湯喝了吧!」蔡倫微笑道:「要酒要菜豈不容易!請隨我來。」
兩人出宮後,蔡倫邊走邊道:「明日太子殿下大婚,你怎有空來找我?」張衡嘆了口氣,道:「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蔡倫張大雙眼道:「太子不滿意?」張衡搖頭道:「非也,非也!恰恰相反!」蔡倫訝異道:「這可如何是好?」張衡平淡道:「一翻兩瞪眼了,還能怎辦?」蔡倫若有所思道:「我看這回輸贏可不看大小……」張衡白了蔡倫一眼道:「你這『紙痴』懂什麼?」蔡倫也不再言語,又發起愣來。張衡早已習慣。快到「第一樓」時,兩人卻見到平常客如雲集的「第一樓」,許多客人慌忙退出店中。張衡找人一問,才知上面有江湖人物在二樓鬥毆。張衡興奮道:「這難得一見的場面,非得去瞧瞧不可!」蔡倫拉著張衡的衣袖道:「你嫌命長啊!聽說江湖人物都是些殺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我們何必去蹚這不相干的渾水?」張衡笑道:「你這麼迂腐!常聽『江湖中人』四字,卻也無緣相見,何不趁今日有緣目睹所謂的『江湖中人』,長長見識!」張衡硬拉著蔡倫上樓,只聽見有人說道:「你是竇固?」
竇固哈哈大笑:「你倒知道,我追了你們許久了!」
原來這竇固正是「霸王門」第五代掌門人。他的智慧武功是霸王門人公認的翹楚,猶如霸王再現。竇固為「霸王門」第四代掌門人聶雲的師哥黎他的關門弟子,西楚三雄也沒有見過。直到他接了第五代掌門人,幹了幾番大事,聲名漸響後他們才略有耳聞。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孤身兩掌闖入赤眉教當時的總壇,力挫三老,一拳擊敗當時教主樊陵,成功救出一名被擄掠的女子柳兒。他這「一拳震服」的外號也是這樣來的。
話說赤眉軍於天鳳五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東莒縣)起事,首領為瑯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區一帶為根據地,與政府軍對抗。幾年之間發展到數萬人,其中主要由農民組成,大多不識字,因此以口頭傳令為主。組織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從事、卒史等名稱,大多延用漢朝鄉官的名稱。
傳說樊崇本身就赤眉紅髮,所以要求幫眾眉毛都塗上紅色。他精通黃老治術,還會咒法,能呼風喚雨。
赤眉軍先降於更始,但雙方隨即開戰,二十五年赤眉軍兵分兩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別率領,進攻關中,並擁立漢宗室劉盆子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任御史大夫。更始軍內部也產生內爭,將領王匡投奔赤眉軍,隨即赤眉軍攻入長安,殺死劉玄。
赤眉軍入長安時,當地已經殘破不堪,赤眉軍只能四處找尋糧食,遇大雪損失慘重,隨後被綠林軍劉秀將領鄧禹擊敗,赤眉軍遂決定離開關中,二十七年在崤(今河南洛寧)和宜陽再被劉秀軍馮異打敗,赤眉軍投降,樊崇不知所終。後有赤眉教傳承。
「先飲三盃,」竇固與班超喝罷,冷視西楚三雄,喝道,「還不跪下!」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們知道拿言語來求他一定不行,打也打不過。三人一樣的心思,互望了彼此,齊身跪下。
竇固連看也不看,只對班超道:「小兄弟好俊的身手,師承何處?」
班超微笑道:「家傳小技,何足掛齒。」
竇固知道此時天下初定,他也許有難言之隱,也不追問。
「兩位俠士真英雄也,可否叨擾幾盃?」說話之人卻是張衡。只見張衡也不等竇固與班超回話,便不客氣的坐了下來,也硬拉著蔡倫坐下,大叫:「小二,多加兩副碗筷、酒杯,另在來一盤生魚片,一盤臘肉,一鍋當歸生薑羊肉湯,一盤麻婆豆腐,芝麻餅也來……」蔡倫拉了拉張衡的衣袖,阻止他再繼續叫菜。
班超笑道:「不妨,不妨。在下初來此地,望能多多結識朋友。」竇固哈哈大笑:「兩位新朋友如何稱呼?」
張衡道:「小生張衡,別號平子,南陽西鄂人,這位是蔡倫。」
四個年輕人,喝酒吃菜,相談甚歡。
張衡吃了口麻婆豆腐,道:「當初淮南王煉丹不成卻煉出了豆腐,也算大功一件。」
班超迷惑道:「願聞其詳。」
但見張衡搖頭晃腦吟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註六)」喝口酒續道:「淮南王劉安雅好道學,欲求長生不老之術,不惜重金廣招方術之士,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晉昌、毛被、左昊八人,號稱『八公』。劉安有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爐,煉仙丹以求壽。他們取山中珍珠、大泉、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豆汁與鹽鹵化合成一片芳香誘人、白白嫩嫩的東西。當地膽大農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於是取名『豆腐』。北山從此更名『八公山』,劉安也于無意中成為豆腐的老祖宗。」
幾人聽了嘖嘖稱奇。
張衡又道:「在四川成都北門外的萬福橋頭,有位臉上留有天花遺痕的劉姓婦女,因為丈夫姓陳,加上她一臉麻子,大家都稱她作『陳麻婆』。她和丈夫在萬福橋頭開了一家名叫『陳興盛』的飯鋪。當時萬福橋是油商運油的必經之處,腳夫們常常在陳興盛飯鋪落腳吃飯,因為豆腐便宜,就成為腳夫們常常點叫的菜色。但時間久了,豆腐的各式作法大家吃膩了。有一回運油的腳夫大方貢獻出菜油,請她燒一道與眾不同的豆腐。陳麻婆左思右想,看著廚房的辣椒、.豆鼓、豆瓣醬、青蒜、花椒末和黃牛肉末,一時興起,利用了這些材料燒了一道麻辣鮮香的豆腐佳餚……就是這個麻婆豆腐了。」
可憐的西楚三雄,一直跪在一旁,直嚥口水。
竇固忽然一聲大喝:「跪好!」西楚三雄聞言,馬上精神抖擻,不敢馬虎,跪得有模有樣。
張衡望了他們一眼道:「竇兄想將他們如何?」
竇固眼露兇光道:「殺人償命!」
張衡敬了竇固與班超一杯,覷著班超道:「班兄以為如何?」
班超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最基本的道理。張兄何出此言?」
張衡搖頭道:「人死不能復生!」頓了頓又道:「何況之前是如此的亂世?亂世中人哪個不是滿手血腥?如今天下初平,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何不讓他們將功贖罪?」
其時天下大亂,四方擾攘,武林人士行走江湖,若非殺人,便是被殺,頗難獨善其身;手上不帶絲毫血漬者,可說極是罕有。
竇固桌子一拍,怒道:「豈有此理!」
原本聚集回來的客人,又嚇了一跳,以為又有事情發生。蔡倫柔聲道:「我這兄弟平日就喜歡胡言亂語,英雄有怪莫怪。」
班超卻哈哈笑道:「有理,有理。」所有人皆錯愕的望著他。
班超拿起酒杯道:「小弟先乾為敬!」他抹下嘴道:「殺人償命,將功贖罪都是道理。如果他們能改邪歸正,發心行善,也許比殺了他們更有用。世上沒有絕對的壞人與好人,我們能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如能感化或培養一個真正有用的人,比殺一千個壞人還管用。」
竇固連續喝了三杯酒,也不言語。空氣不安的在流動著。他驀地一聲狂笑:「不錯,不錯!」轉頭睇著西楚三雄道:「以後跟在我身邊吧!」西楚三雄唯唯諾諾的答應。西楚三雄雖非易與之輩,卻有自知之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此時一人匆忙的來到張衡身旁,低聲說了幾句。張衡驚道:「慘了,慘了,可把要緊事給忘了!」
馬援身長七呎五吋,雖耳順之年,依舊鬚髮清朗、眉目如畫,絲毫不見這把年紀應有的老態。相貌英俊、風度翩翩、武藝絕倫,是他年輕時的寫照。
只見他跪下磕頭道:「臣罪該萬死!」
劉秀輕聲道:「伏波將軍請起!」
馬援依舊跪在地上,不肯起立。劉秀只好走下座椅,將他扶起並道:「你我乃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何需如此!」此時內侍來報,跪曰:「太子求見。」劉秀微微頷首。
當劉莊走進大殿,見到了馬援,微微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馬援一臉尷尬,劉秀與太后卻滿臉疑惑。
劉莊跪下道:「兒臣叩見父皇、母后。」
劉秀賜平身。
劉莊是劉秀的第四個兒子,卻是和陰麗華的第一個兒子。郭后被廢時,當時的太子劉疆(郭后的長子)堅持要求辭去太子。劉秀開始不同意,後來因為他一再要求,才准許他。立東海王劉陽(後來改名劉莊)為太子,封劉疆為東海王。
劉莊在十歲時就通曉了《春秋》。
劉秀統一中國後,發現墾田畝數和人口不對,於是開始重新清查田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註七)
當時各個州郡的官員進京彙報工作,劉秀看到陳留吏的牘上寫有:「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於是他就問陳留吏這是什麼。陳留吏說不知道什麼意思,他是在洛陽的長壽街上得到的。這時,帳幄後面只有十二歲的東海王劉陽插話:「這是郡裡的官吏教陳留吏怎麼核查土地。」劉秀又問道:「那為什麼河南、南陽不能問呢?」劉陽說道:「河南是帝鄉,南陽是帝城,這兩個地方田畝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認真核查。」劉秀於是讓虎賁中郎將詰問陳留吏,陳留吏所言果然和劉陽一樣。劉秀也不得不對自己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劉莊另眼相看。
劉秀雖然有偏見——這是他與她的第一個兒子,但劉莊所表現出來的才能,才是他真正冊立劉莊為太子的真正原因。
劉莊起身道:「兒臣聽聞良城內有一個惡霸常幹出強搶民女、強占民田、包娼庇賭、殺人放火的勾當。」
劉秀怒道:「今天下初定,竟就有如此荒唐之事!」
劉莊道:「父王息怒。此人如今已經被正法。」
劉秀用眼神詢問劉莊,劉莊卻笑看著馬援道:「伏波將軍應該知曉此事。」陰麗華盯著劉莊:「莫非與明晚婚事有關?」
馬援聞言,又跪倒,道:「臣罪該萬死!」
陰麗華柔聲道:「將軍先請起,聽聽莊兒有何下文。」
劉莊道:「一日半夜,一名少女進入了那惡霸府中,斬殺了惡霸的一眾爪牙。隨後還追殺惡霸,為民除害。她費時三個月,奔波百里,兩人大戰百餘回合,才讓惡霸飲恨她的長劍之下。」
劉秀讚道:「天下果真有如此不讓鬚眉之女子?」
劉莊道:「相信伏波將軍比兒臣更了解此女子。」
馬援冷汗直流道:「此女即為臣三女馬菁菁。」陰麗華輕聲一笑:「我看莊兒明晚娶不到老婆了。」
劉秀皺眉道:「君無戲言。都已公告天下,將與百姓同歡,如今如何是好?」
陰麗華問馬援道:「想必將軍的三公主脾氣很倔?」馬援道:「臣教導無方!」
陰麗華笑道:「那就將計就計。婚禮當然要照常舉行。」
劉秀想了想,哈哈大笑:「好計,好計!」
馬援瞪大了雙眼,不知所措,劉莊嘴角微笑著,不知在想些什麼。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政策。
洛陽北邙山上萬木參天,草萊遍地。竹木陰森,蒼翠重疊,不雨而潤,不煙而暈,山峰秀麗,清幽欲絕。山中有一峰,此峰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名曰「稠稉峰」。但見樹生石上,枝葉光怪,奇岩怪石橫豎錯落,似斷似墬,窈窈冥冥。峰上無道可援,卻見一道觀,有時如巍巍巨人,獨顯示出極不平凡的風韻。有時卻濛濛渺渺,輕易不可得見。山巔之上的虯枝茁壯,旁逸斜出的古柏,也若有若無,常埋沒在雲海之中。
道觀門口兩旁有副楹聯:牛馭出涵關,百二河山無隱處;蠶叢來蜀道,五千文字有傳人。
忽見一妙齡黑衣女子,健步如飛,直奔道觀之內。一童顏鶴髮之人在老子像前盤腿而坐。
妙齡女子在童顏鶴髮之人前跪道:「師父,我不嫁,我要永遠陪在您身邊學習!」
此顏鶴髮之人姓張名陵,為漢朝開國「三傑」中張良的九世孫。漢朝建立後,張良被封為留侯。劉邦稱讚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卻不慕名利,不貪享榮華富貴,放下虛名浮利,認真修煉,最後成仙而去。
秦滅韓後,張良挾亡國之恨,圖謀恢復韓國,變賣家財,尋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於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與力士狙擊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藏匿。
那時的張良,路過下邳地方的圮橋,當時風緊雪大,一位老人把鞋掉到橋下,老人對他說:「小孩,去把鞋子給我取上來!」張良毫不遲疑的下橋取了鞋,恭敬的交給老人。老人伸出腳,要張良替他穿上,張良「神意愈恭」,老人笑道:「孺子可教也!明早來此,當有所教。」
第二天,天剛亮,張良到了那裡,老人早來了,道:「你比我晚來,未可傳道。」這樣一共三次,最後一次,張良先到。老人滿意了,以書授之,道:「讀此當為帝王師。若復求吾,乃谷城山下黃石也。」後人稱此書為《黃石公書》。
張良讀了此書後,除了能夠駕馭各種局面,也修煉達到了氣力無比、輕身羽化、能進入另外空間,並與神仙交往的殊勝境界。
劉邦入關中咸陽,他勸劉邦莫貪戀富貴;屯軍霸上,鴻門宴上為劉邦解危。劉邦被封為漢王後隨其入蜀,並讓劉邦燒掉棧道,以使項羽不疑。楚漢戰爭中,他力主劉邦聯合彭越、英布等人,勸劉邦滿足韓信要求,重用韓信以使他效力,反對酈食其復立六國的主張,主張追擊項羽,莫放虎歸山,這一切保證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的勝利……
赤眉軍造反時,有人盜他的墓,只見到一個黃石枕,那石枕迅速變化,飛走,就像流星一樣。墓中沒有張良的屍體與衣帽等物。
話說張陵聰穎過人,經史子集,遍覽無遺,年少為官。後睹國事日非,社會
動盪,疫症肆虐,著經立典,教化世界,期人人能超脫輪迴苦海,得道登仙。他曾三次被劉秀(註八)徵召,並親自接見,授以冀縣侯。張陵當面拒絕。自此雲遊仙山聖境。
張陵並不回頭,只道:「水看起來好像是天下最柔弱的,但它卻能夠征服天下最堅硬的物體。許多我們所不知的無形氣體,卻能夠滲透到任何物質的縫隙裏。道是『萬物的本源』,是『宇宙的動力』,是『自然的規律』。」
張陵忽然消失在妙齡女子面前,只剩聲音傳來:「道可道,非常道。『悟』比『學』更重要。有人學了一輩子也無法『入道』。這正是你去『悟道』的最好時刻。」
這妙齡女子便是江湖人稱「三公主」的馬菁菁。馬菁菁從小就跟著張陵學習黃老之術,而其中的以柔克剛之術,也適合女子學習。
馬菁菁大聲叫道:「師父別走!」
張陵聲音隱隱傳來:「為師留下一口『三五斬邪雌雄二神劍』與為師所著之《正一盟威秘籙》給妳作新婚之禮……」
馬菁菁望著張陵離去之處發呆。良久,馬菁菁嘆了一口氣,拿起神劍,抽出,一殼雙劍長二尺四吋,上各刻有星斗日月之文,也刻有北斗七星圖案。可合起來使用,也可一分為二。她舞了一會劍後,離開道觀。
山道中,但聽馬菁菁突然大喝:「來者何人!」樹林中閃出五人,眉毛皆為紅色,對馬菁菁形成合圍之勢。
馬菁菁笑道:「原來是赤眉軍的餘孽。」
其中一人沉聲道:「留下秘籙與劍。」
馬菁菁也不答話,一劍分為二,攻向五人。五人只見劍花處處,卻也不見劍,紛紛中劍。馬菁菁從小隨張陵習道,深得道家劍法之要。也是這五人太過輕敵之故。
五人閃入樹林,一會兒又出,又將馬菁菁包圍。這時五人按乾、兌、離震、巽、坎、艮、坤,諸人互守互攻,依天、澤、火、雷、風、水、山、地緊密配合,大大的提升攻擊力。這是有名的「八卦劍陣」。
當年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參悟天地造化玄機,把天地間的重要組成因素,加以研究,設計出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等八卦。所謂: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再把八卦重疊,演成了六十四卦,直可涵蓋天地萬物變易之道理。
而此劍陣當初為軒轅黃帝所創。
此劍陣從起始第一式開始而劍招連綿不絕,會使困於陣中之人不辨東西南北,不分日月星辰。
馬菁菁雖深知此陣之理,卻是第一次遇到。馬菁菁手中之劍,時而一分為二,時而合而為一,見招拆招,沉著應戰。她使的兩儀劍法,氣勢磅礡、開合有致,也極為可觀。但她無論刺、點、挑、抽、圓攪、左右旋劍劈;又或撩、崩、掛、 穿、托、拋,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如此下去,落敗只是早晚之事。暗忖:「我這兩儀劍法在如何靈活多變,終究逃不出八卦的範疇,也是相生相剋的道理。」
只見她昂首發出一聲龍吟般清越長嘯,雌雄神劍向空一點,一道身影,突然騰空而起,往上躍起三丈多高。其中三人也隨她躍起,四人在空中噹噹噹噹四響,馬菁菁借力又向上躍了一丈,口唸咒語,周身之精、氣、神內外應合,使出「變身運雷」之術,消失在空中。
只見五人步罡踏斗,口唸咒語,口步一致,唸畢走完,緊密配合。馬菁菁又出現在不遠處,她用雌雄神劍在地上畫起符咒,大喝一聲,只見一片塵土飛揚。五人見狀提劍迎了上去。朦朧中,卻不見馬菁菁的蹤影。
「追!」五人為首者喊道。
漢朝官苑規模宏大,官殿苑囿更是巨大華美。其中設置猿岩、雁池、鶴洲等,奇果佳樹,其禽異獸,可說樣樣具備。當時囿的佔地寬廣,工程浩大,囿的周圍築有牆垣,囿內更有台屋構築。劉向的《說苑》中有一段敘述:「魯築朗囿,季平子欲速成,叔孫昌子曰:安用其速成也,以虐其民,其可乎。無囿尚可乎,惡聞嬉囿之遊,罷其所,治之民乎。」
當初漢高祖建未央官,位於長安城西南隅。據《漢書》記載;「高祖七年蕭何治未央官……《西京雜記》曰:未央官周匝二十二里九十五步……殿四十三所,其三十二所在外,十一所在後,官池十三,山六,池一。……潘岳《關中記》未央官周旋三十一里,街道十七里,有台三十二,池十二,土山四,官殿門八十一,掖門十四……」到盛漢時期,漢武帝造建章官,在長安城西郊,是苑囿性質供妃嬪居住的離官,官的北邊有個很大的水池,名為「太液池」。
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像海中神仙龜魚之屬。即內有河流、山岡和遼闊的太液池,池中起蓬來,方丈、瀛洲三島;又開鑿昆明池,開始為習水戰,後才成為遊之湖,並在秦代舊囿處修「上林苑」,範圍更大,周圍數百里,蓋了幾十個官殿,設了各種動物的「圍」、「館」,如「劇圈館」、「射態館」、「鹿觀」、「走狗觀」等,養有百獸,以供秋天射獵,並種植從遠地進貢而來的「異樹」,如「核桃」、「紫文桃」等。
劉莊一人在偏院中「蹴鞠」,一雙腿將「鞠」「蹴」的出神入化。最後他來一招「蠍子擺尾」,將鞠奮力一蹴,只聽見一聲「唉呀」!
張衡摸著紅了一片的額頭,流著眼淚道:「殿下好強勁的腳力!」劉莊看著張衡狼狽的模樣,哈哈大笑,道:「明晚婚禮照常舉行。」張衡苦笑道:「可是用激將法?」劉莊也不驚訝,點頭道:「什麼事都瞞不了你。倔強之人用激將法最好。」張衡道:「知道了。臣剛剛識得兩位英雄,也許幫得上忙。」張衡於是將剛剛在第一樓發生的事,告訴了劉莊。
劉莊興奮的道:「我也要去!」
黑影一晃,已自躍入了樹林之中。灰雲在天空上緩緩漂動,不時遮住了山中珍貴的陽光。微風吹過樹梢,發出沙沙的低響,日光不時從雲縫中漏下,使得山林中忽明忽暗,變換無常。紅日西沉,樹林上空偶而飛過一群群雀鳥,又消失在樹林間隙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馬菁菁想起師父曾說過自然間的各種元素,可促進兼可結合道法,是「道法」的必然助力。「道法」就是能掌握並運用宇宙間各種可為己用的能量。人體經絡系統是宇宙陰陽能量本質。五行能量運動產生的人體能量系統,經過能變和質變,人類身體結構與天地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天地人三部完全配合後,加上十二經脈聯繫人體臟腑與全身表裡組織,運行氣血,將會與天地磁場形成一股巨大的「能量」。要運用本身的元氣來影響天地萬物各種元素中所蘊藏的能量,使其達到我們所需要的相互作用!不僅要做到「五到」,即手到、眼到、神到、氣到、意到,而且要通過內氣運轉,達到人體宇宙的有機聯繫,稱「功到神法到」。
其中幫助的方法有:一訣、二罡、三符、四咒。
她在林中找尋些石頭,擺起了陣法。
此陣看似像在地上堆了一堆亂石,卻因所在處與地形相牽引,加上自身體內的內力與亂石中的能量相互配合,產生能令敵方迷惑的強大力場,讓敵方如置身於虛擬時空裡。比如說雖然只有一人,卻會使敵人產生千軍萬馬之景象,一箭如萬箭,如進入此陣中,處處是路不是路,只是一條不歸路;四面八方皆敵人,殺得都是自己人!
馬菁菁在此危機之際,才憶起以前所學。果然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來她以前遇到的只是些小角色而已。很多方面,她恃才傲物,也沒好好的學習。
這五人不但打不過,還破了她的道(法)術。她只能一路的逃。
註一:此處指的是郭聖通。她算是劉秀為了鞏固北方豪族勢力的政治聯姻。其實寫作之中,我反倒常常為郭聖通感傷,她是個很出色的女人,母親是真定王女,父親是郡中的高官,郭聖通生來相貌白皙美麗,骨相貴重,很有個性和才能,她的父親、真定有名的豪強郭昌,在多位兒女之中,獨獨喜歡這個女兒,號之為「郭女王」。這樣一個自身稟賦和家世都高貴出色的女人,當然是驕傲的,當然容不得別的女人覬覦她的地位和愛情。有郭女王之稱的真定豪門千金,一向高人一等、一帆風順慣了,豈能忍受這種被旁置冷落的滋味?想必她曾經和劉秀厲害地吵過幾架,因為在劉秀的廢后詔書上,有「宮闔之內,如見鷹鸇」字樣。對比之下,陰麗華的退讓和溫柔更讓劉秀惋惜。郭聖通的強烈個性,也造成她的悲劇。
註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遶樹三匝,無枝可棲?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語出漢末.曹操.短歌行。
註三:北宋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註四: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以永平末始給事宮掖,建國中,為小黃門。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豫參帷幄。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于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小說不是歷史,歷史僅供參考。
註五:此本南宋文天祥之《正氣歌》,作者提前用之。
註六:南宋朱熹之《豆腐》詩,作者提前用之。
註七:東漢初年,在農民大起義之後,土地問題稍有緩和。當時劉秀亦未想對這一問題做進一步解決。他於建武十五年(西元39年)下令各州、郡,清查人們佔有田地數量和戶口、年紀。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限制豪強大家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二、便於封建國家徵收賦稅和徵發徭役。當時,許多大地主擁有武裝,號稱「大姓兵長」。他們隱瞞的田地和依附於他們的人口很多,反對清查。地方官吏懼伯他們,有的貪於賄賂,就互相勾結,任憑地主謊報;而對農民,不僅丈量田地,還把房舍、裏落都作為田地進行丈量,以上報充數,這就給廣大農民製造了極大的痛苦。
劉秀以「度田不實」之罪誅殺了十餘個郡太守,下令加緊度田。於是大姓兵長們就武裝反抗,許多農民不明真象,也跟從大姓兵長反抗,這就是史稱的「度田事件」。
註八:正史中三次徵召張陵的為漢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