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草.jpg  

先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T83o9BkHWLo#t=66

   大醉我說:

如果你只看自己喜歡的書,那你永遠無法跳出自己心中的那口井。

在這社會中,我們內心的寧靜總是如此的難以達成。

 塵世中太多的聲音讓我們天人交戰般的思考著:理性和激情、現實和理想、拋棄與眷戀、隱忍與隨俗……渴望焚燒的生命激情處處被抵制,覺悟和任性困頓於窮厄現實,於是在糾結和陣痛裡徘徊,如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說道︰「倘若人不是詩人,解放者和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一個人。」現實和理想之間永遠有著難于填平的鴻溝。

    環顧人類歷史,上下五千年,是什麼使它值得被記下,甚至被張揚?而如今呢

   是的,確實是如此如果不是文章,或我們對文學素心不改的堅持,我們將一無是處,還會人格分裂。

  

    喝酒與不喝酒,相差很多。我應該是這樣一個人

   「你有時好溫柔,溫柔到連我都不由得感動的地步,有時則又極其冷酷、惡毒;有著高貴得出奇的精神層面,同時又是個無可救藥的俗物;能夠一面統率眾人樂觀奮鬥,一面卻兀自在陰鬱的泥淖中痛苦掙扎。」朋友說。

   「你有時像個溫柔儒雅的書生,有時又像滿口檳榔的土台客;有時像個憤世嫉俗的俠客,有時又像一無是處的流氓。」他又說。

   我哈哈大笑:「我好像是背負著自己的地獄過日子似的。」

   很多時候,我連現實與幻想都分不清楚,那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我只能小心的活在現實社會裡?或乾脆整天不清醒?

 

一樣都是人類,為何認知有那麼大的差異?很多人顧東顧西,卻不知覆巢之下無完卵?我悲哀的不是自己,是跟我同等的人類。他們只想得到、也只看得到離他們家10公里的範圍,更別說台灣以外,世界與地球。宇宙更是遙遠,是個幻想的東西。錢,不是每個人都賺得完,知識,也不是每個人都學得盡。當情人容易,當夫妻難;當朋友容易,當知己難;一起做生意容易,理念相同更難。

我清醒在不清醒的社會中,又何必清醒?

 

她不再嘮叨了,她總是沉沉默默的,沉在一種誰也猜不透的安靜裏。這是一種獨立遺世的狀態,屈服於軀體衰敗的奶奶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俗常的生活。她的時光因為空無內容而顯得漫長空虛,她顛顛倒倒總是搞不清早上和晚上的時間。她存在著,但她的存在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周圍其他生命的空間裏已經沒有她的位置,誰也不再有需要她的時候。

 

能夠重溫美好的過去,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動?感動這記憶的召喚雖因年歲的增長,仍絲毫不減其撼人的力道?還是感動在此刻這個追逐名利的擁擠世界裡,居然還有一個角落可以擺放清新?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聽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t6HZW41YJI

 

如果你回憶你的一生,三言兩語就交代完畢,回憶一切,也很快就過去。那你何必斤斤計較現在的每個時刻細節,不肯退讓一步?而當時不知執著些什麼?該做些什麼?該放手些什麼?

 

我喜歡黑暗。醜陋與美麗的東西都不用看得太清楚。於是,每次覺得煩時,就磨墨,準備寫字畫畫。

       磨墨,能讓我內心安定。其實,磨完墨後,我也不知道要畫或寫些什麼。就像時候到了,我該寫文章了。我也不知該寫些什麼。總之,不寫不行。

    我的墨條可不便宜,墨不能浪費了。紙也越來越貴。

 

     人與人之間相處有那麼難嗎?

   還是好的容易忘記,壞的卻記一千年?

   別人對你的好處,也許你不會去感恩,但,一件錯事(或許不是;或只是個誤會;或謠言),卻會耿耿於懷。

   有時候解釋,別人認為你強詞奪理;不想解釋,好像又理虧,以為你就是這樣。這世上,正反兩面都有得講,卻忘了自己的本性。很多人也不知自己的本性。

   於是人云亦云。

   於是,各說各話,再演《羅生門 

   討厭。非常討厭。

   這世上很多事都令人討厭。

   我幹麻解釋那麼多,你又不是我媽。

   就算是我媽,老子也不一定會解釋。

   懂就懂,不懂拉倒。

   何苦再背負太多友情與感情的債?年華已去。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學者,名叫曾參,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學養很深,品性端正,是個有名的孝子。他住在魯國費(音ㄅ|ˋ)邑時候,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就跑去跟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兒子不會殺人!」就照常織她的布,沒有理會。過了不久又有人又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還是泰然自若地繼續織布。過了一會,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就害怕起來,丟下織布的梭子,跳過圍牆逃走了。像曾參那麼賢良的人,只要多幾個人來說他殺了人,那麼連對他最有信心的母親也會相信,可見流言的可畏。

 

   總是在意氣風發時,遺失了真正的朋友;或者窮途落魄時,才會記起真實的朋友。

   這還好,怕一輩子都不知道誰才是自己的知己。

   沒有知己的人,才是百分之百的孤獨。

   可憐我才疏學淺,一言難盡,無法表達自身感受之一二。老子出關時,騎著青牛飄然而去,也只留下五千字。但這五千字,卻影響後世千年。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所以,大醉我說

    省悟而已。可惜我常與人交淺言深,且嘆時不我與。

 

   小鼻子小眼睛的人,何必交往?枉我男子漢大丈夫。

    小事上我缺點很多,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還懂;大事上,我絕對不含糊。就算被幹千年也好。
    很多人我以誠相待,他人卻把我當白痴。

   很多事我裝傻,只是不想知道而已。

   於是,傻傻的一堆人,以為自己最聰明,欺騙自己與你我後,洋洋得意。在芸芸眾生裡做作,把「正常人」搞成「不正常」。

   於是,我只好傻傻相信一堆人,好像在普渡眾生。

   於是,「白目」變成正常。習慣成自然。

   我相信,最後吃虧的還是他自己。

 

墨子有個學生叫子禽,有一次他問墨子:「老師,您認為多說話有好處嗎?」   墨子回答說:「妳看那生活在水邊的蛤蟆、青蛙,還有逐臭不已的蒼蠅,牠們不分白晝黑夜,總是叫個不停,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可是,牠們即使叫得口乾舌燥、疲憊不堪,也沒有誰會去注意牠們到底在叫些什麼,人們對這些聲音早已是充耳不聞了。現在妳再來看看這司晨的雄雞,牠只是在每天黎明到來的時候按時啼叫,然而,雄雞一唱天下白,天地都要為之振動,人人聞雞起舞,紛紛開始新一天的勞作。兩相對比,妳以為多說話能有什麼好處呢?只有準確把握說話的時機和火候,努力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收到預想的效果啊!

懂得越多,話越少。只說給知己聽。也許。

    雖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但總知十年一覺揚州夢

千金難買早知道。別人再怎麼說也不信邪,非要親身去嘗試箇中苦楚後,才知後果。只怕再回頭已百年身。

    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

 

釋迦牟尼佛在一次法會上說了個故事:

有個富商,娶有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伶俐可愛,整天作陪、寸步不離;第二個老婆是搶來的,是個大美人;第三個老婆,沉溺於生活瑣事,讓他過著安定的生活;第四個老婆工作勤奮,東奔西走,使丈夫根本忘記了她的存在。平日,商人一直很疼愛、重視前三個老婆,卻常常忽略了照顧第四個老婆。有一次,商人要出遠門,為免除長途旅行時的寂寞,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四個老婆,希望能有人願意陪同他一起前往。第一個老婆說:『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哩!」第二個老婆說:「我是被你搶來的,本來就不甘心情願地當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個老婆說:「儘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願受風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個老婆說:「既然我是你的老婆,無論你到哪裡,我都跟著你一起。」於是,商人只有帶著被自己常常忽視的第四個老婆,開始了他遠行的旅程。

最後,釋迦牟尼佛說:

各位,這個商人是誰呢?就是你們自己。第一個老婆是指「肉體」,死後還是要與自己分開的;第二個老婆是指「財產」,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第三個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時兩個相依為命,死後還是要分道揚鑣;第四個老婆是指「自心」,人們時常忘記它的存在,但它卻會永遠陪伴著自己。

 

有位年輕人拜師學藝,經過了幾十年堅韌不懈的鍛鍊,終於在武藝上達到一個顛峰的境界。於是,他向師父要求得武術中很難獲得的黑帶資格。

    黑帶的真正含意是麼?師父態度嚴肅。

    「真正用意?那是代表我學習過程的終點,」年輕人回答,「代表我這段期間,所有辛勤苦練最實質的肯定!」師父沈思良久,遲遲不語。很明顯的,他並不滿意這樣的回答。師父終究開了口說:「你還未具備黑帶的資格,必須再留下來學習一年!」

    年輕人繼續學習一年武藝後,師父同樣又問起相同的問題:「黑帶的真正含意是什麼?」

    「在我們武術界中,黑帶代表著一種卓越的榮譽,與特殊的成就。」年輕人回答。同樣的,師父又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思慮,仍然不滿意這樣的回答,對年輕人說:「你依舊沒有資格得到黑帶,必須再留下來學習一年!」

    又過了一年以後的某天,年輕人屈膝跪拜在師父的面前,聆聽著師父的問題:「黑帶的真正含意是什麼?」

    「黑帶只是個開端;是對武術永不停歇旅程的一個起點。唯有不斷的學習與付出,才能夠再追求更加高深的層次。」這次年輕人如此回答。

    「是的,」師父點頭說,「你現在已經具備資格能夠得到黑帶,可以去展開人生下一個階段!」

 

    大醉我說

    我與你都是人生的一段故事,都是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如何去大悟至理而頓悟。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相思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紅豆,孔雀樹所生,以南洋大實孔雀樹產為最美。豆色艷紅,更勝紅寶及珊瑚,型似跳動的心臟,取最佳心型及全紅色,實為不易。今有些人士謬以紅色海棠子錯當相思豆,或以雞母珠代之是錯誤的。

   在中國南方顯達的高官、貴族、富賈人家們喜好在庭園中種植孔雀樹。其樹枝會枝展開來,有如孔雀開屏(即為富貴滿堂),又會長出大紅喜氣的心型種子,更加討人歡喜;所以喜好用紅豆製作成各型飾首相互傳贈,在當時上流人士中相當風尚……利用它來表達羞澀的心意,傳遞感性的行動。是親人也好,是情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是祝福,都是真心,都是真愛,都是真實的感動……

 

   戰國時,宋國康王的食客韓憑娶何氏為妻。何氏貌美,康王乃藉勢奪取,韓憑非常憤怒,向康王抗議;而康王既然有意要奪取,也就不顧一切,便將韓憑囚禁起來,並將他定罪,處以「城旦」的刑罰。「城旦」這種刑罰,是要犯人白天防備寇虜,夜晚則去築長城,實際上就是一種苦役。康王霸佔了屬下的妻子,又罰大夫去做苦役,可見康王是個十分殘暴的上司。但是韓憑夫婦並沒有因此屈服。韓憑的妻子何氏遂生死志,寫下遺書留給大夫韓憑,文字隱含情意,一般人不一定看得出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並想辦法送去給韓憑。可是她的信後來被康王查到,由於何氏用的內容都是暗語,康王及他的左右都無瞭解其中含意,只有大臣蘇賀解通了信的內容:「其雨淫淫,乃說她的心情愁苦而且相思至極;河大水深,是兩人不得往來;日出當心,是有萌生死志的念頭。」大家聽了他的解釋,不禁感慨:十二個字竟包含了這麼多的內容,真是言簡意賅,而且信中用的全是譬喻。她的隱喻,給後人起了密碼的作用,也含蓄地向大夫表達了想思之苦、相見之難,更表示她的貞節與以死殉情的決心。這短箋充分說明了何氏的聰明才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及堅強不屈地對抗命運惡權的精伸。不久,韓憑見了妻子的信,乃悲憤至死。妻子聽說丈夫死了,反而心情鎮定,偷偷地埋了他的衣服。在趁著與康王登上樓台時,便從台上跳下,左右的人要去抓授,連衣角也沒有抓著,何氏就這麼摔死。何氏的衣帶上有道書寫著:「大王以生為有利,我卻以死為有利,希望大王能將我的屍骨賜給韓憑,將我們倆個人合葬!」康王看了十分生氣,不但不理會她的言詞,反而命人將何氏的屍骨埋在與韓憑的墳墓造逐相望的地方。並說:「你們夫婦相愛不已,若你們能使兩個墳墓相合在一起,那麼我就不會阻止你們了!」隔天,奇蹟出現了。有兩株大梓木生於二個墳墓之端,才不過十幾天,就長到茂盛相抱,彎著枝幹彼此相就,樹枝互相交錯,樹根也交纏在下,還有雌雄鴛鴦一對,長久棲息在樹上,朝夕不離,有時交頸悲鳴,音聲感人。

   後來,未國人就把這兩棵樹稱為「相思樹」,相思之名,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後來南方的人,都認為鴛鴦即是韓憑夫婦的精魂。他們倆個人的愛情故事影響後人頻為深速。睢陽城留有韓憑城,還有歌謠的流傳,說明這個故事深入人心。唐朝詩人李白的《白頭吟》、李賀的《惱公詩》,都提到相關的情節;敦煌寫本中有一篇《韓憑賦》,有著更曲折、生動,文辭美麗的記載……

 

   這個故事在民間一直流傳並不斷的發展著,也是人們對於堅貞不渝的愛情,有無限的期待與嚮往。缺憾,似乎永是這愛情唯一的出口。因為曾經不足,所以彼此珍惜知足;經歷濺淚的往事,才能體會風雨帶來的福份;面對生死的威脅,方能激發對真愛的渴求。人間的情愛叫人份外揪心。相思樹的現象,讓兩人合而為一,只因為愛!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南唐李煜 

 

   驀地我想起讀書時的同學阿德。簡單的說,阿德是個模範學生。模範學生,成績當然要屌。那是基本的。而他運動也樣樣拿手,待人隨和又親切,而且很有領導能力。他雖然不是很英俊,可是卻有著一張清秀、討人喜歡的臉蛋。他總是順理成章地擔任班級幹部。此外,他的口才也很好。每當班上有辯論比賽時,他總是在最後發表結論。當然,那都是頗具獨創性且含意深遠的意見。在這個世界上,不需要有創意的意見的場合比比皆是——乖學生絕對要按部就班來。

   這個男人的腦中究竟在想什麼,我無法想像。不過,他很有女孩子緣。在教室裏,只要他一站起來說話,那些女孩子都會用那種充滿仰慕的眼光望著他。

   唸書時,無論那一班都會有那種「品學兼優」的學生。不論你喜不喜歡,只要生活於團體之中,就得承認有這種人的存在,並試著接受他。不管他以後的成就如何。

   我不大喜歡這一型的人。我和這種人合不來。我喜歡的是那種比較不完美的,更具有真實感的人。我覺得他們太假。但阿德有點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我只能說阿德「真實」多了。

   我從小就是老師眼中的「怪胎」。但阿德了解我,也討厭那些冬烘先生與八股的生活常規

    顧炎武說:「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我們很聊得來。我喜歡他的才氣,他卻更欣賞我的放縱不拘。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個性,強求不來的。

   那時,我們是既無知又傲慢的,完全不瞭解所謂的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只是儘情享受青春。

   我們曾厚著臉皮到藥局買保險套,還比誰最快用一隻手脫掉女生的胸罩。

   阿德後來考上了台大醫學系,我們的連絡也越來越少。也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吧

   唸書時的故事很多,我不知為何此刻會想起阿德。也許我也想起過很多人,但只是曇花一現?還是不曾用心去回憶些什麼,因為自己還不夠「老」?

 

   不如再醉吧!也許可想起更多

聽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FkS2ZEWLMo

 

戀愛時的女人很美女為悅己者容

     結婚時的女人很美,她將要和一個男人攜手一生。

     懷孕的女人很美,一個將用盡一生的力氣來呵護自己孩子的媽媽。

     因為她們幸福。

     所以女人用盡天下所有的化妝品都無法有幸福女人的美。

     於是,一生幸福的女人會因此終身悅目。

     因此,讓女人一輩子幸福的好男人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

     從戀愛、結婚到懷孕,有疼她愛她的丈夫,有聽話懂事的孩子她可以肆意的綻放女人所特有的各種精彩,何須化妝品來錦上添花

    一世漂亮的女人不是因為外表,是因為愛。

    因為在她畢生最愛的人眼中,她永遠是世上最美的!而失去了他,她永遠無法美麗。

 

畫畫跟寫文章一樣

   有時的手,像沒拜拜或上廁所沒洗手的手,這手無法寫出任何文章或畫出任何圖。那種感覺像似心中一片空白,只能望著電腦螢幕或畫紙發呆;不然就是不知所以然。寫或畫的全不是一回事。

   剛剛整理一些裁掉準備丟棄的紙,卻想用來練習一下。於是畫了我喜歡的玫瑰。卻自我感覺良好。於是又寫字......

   我媽本來要拿來擦狗大便......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碎,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管道昇《我儂詞》

   中國元初有位書畫大家趙孟頫。我的書法從臨摹他開始……他五十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便寫了一首詞暗示給妻子他有納妾的念頭。身為妻子的管道昇看了後,即興寫下這首詞贈與老公。趙孟頫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她的深情打動了,從此再也沒有提過納妾之事。」

   這首詞看似質樸無華卻情真意切,毫無雕琢粉飾,一氣呵成。

   這首歌: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蒼海可枯,堅石可爛,此愛此情永遠不變。
    把一塊泥捻一個你,留下笑容使我長憶,
    再用一塊塑一個我,常陪君傍永伴君側。
    將咱兩個一起打破,再將你我用水調和,
    重新和泥,重新再做,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從今以後,我可以說,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包娜娜你儂我儂
  
曲詞李抱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BqzAyjif1U

重山色.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醉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